本报记者 晨曦 任溢斌 黄艳鸣
2日,记者在南通富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车间看到,工作人员正操控着设备有条不紊忙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要从事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目前已开始试生产,等项目全部竣工达产,年产值不低于20亿元。
全力以赴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今年以来,通州区经济保持回升向好、稳健增长态势。1至9月,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9%;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4%,增幅全市第一。
“决战四季度,通州区将坚持目标必成,加大攻坚力度,全力以赴拼经济,奋力夺取满堂红,全力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少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州全区上下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奋勇拼搏,确保全年GDP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全市第一方阵,努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
推进重大项目,提升发展质效
上周,琏升科技12GW异质结电池项目签约仪式在通州区举行。琏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首家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类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光伏异质结电池头部企业。此次在南通高新区投资建设的产能12GW异质结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20亿元。该项目的落户将进一步促进南通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助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项目为王,没有项目,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后劲。今年年初,通州区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考核机制,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构建“赛马制”招商新格局,整合全区招商资源,组成南通高新区、区投资服务中心、镇街企三大招商队伍,在招商战场上,形成三箭齐发、各有侧重、齐头并进的新格局。今年以来,通州区新签约并注册重大项目45个,新开工重大项目23个,专精特新认定项目10个,科创认定项目124个。
在招引项目的同时,通州区系统谋划建设产业梯次承载平台,加快完善南通高新区+二级载体+工业集聚区的“1+3+N”产业承载体系,持续推进二级载体平台建设,并引导家纺、建筑两大传统产业瞄准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聚焦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未来产业,有重点、分梯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通州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柱。
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佘德华表示,通州将深入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持续开展“赛马制”招商,确保全年新签约注册重大项目50个以上。围绕构建“1+3+N”产业承载体系,深化“周调度、月观摩、季考核”项目推进机制,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琏升异质结等重大项目年内开工,确保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27个以上。
打造创新高地,增强发展动能
位于南通高新区的南通海美电子有限公司是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旗下16家分公司之一,主要生产高性能薄膜砖块电容器、轴向铝电解和固态高分子电容器,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沃尔沃、大众、吉利、理想等多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装配该公司生产的电容器。
“我们生产的电容器具有体积小、性能稳、耐久性强等特点,深受客户欢迎。”公司副总经理郑军谈起企业产品滔滔不绝,他介绍,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为电池、电驱和电机,电容器则是电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否平稳、低载爬坡功能好不好,都取决于电容器。”郑军说,目前公司每年可生产50万只新能源车用电容器。去年公司销售额为1.3亿元人民币,今年预计将达2.1亿元。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郑军介绍,海美电子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也常与母公司江海股份的研发团队合作,相互借力。海美电子还积极与国内高校合作,目前已与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大进行多项产学研合作。
近年来,作为通州区的产业发展主阵地,南通高新区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汽车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一主一新一智”产业格局,2022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例达75.7%。园区获批“国家火炬南通高新区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元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通州区坚持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龙头企业和科创企业双轮驱动、经济增量和发展质量双向发力,目前已集聚了国轩高科、沃太能源、中辰昊、中科仪等一批头部企业和科创项目,储能、汽车电子等产业增长迅猛。今年,通州区新增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达矽钢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江海电容器成功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恒科新材料进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优秀场景公示,深南电路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作为市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板块,通州科技创新工作将按照“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研发+制造”等协同路径,助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通州区科技局局长姜小国介绍:通州区将积极策应上海苏南科技创新溢出效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招商力度,重点对接与通州区产业相匹配的强链补链项目;积极搭建创新平台,重点加强与上海交大材料学院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同时积极推进上海、西安、武汉三个异地孵化器建设,实现创新资源有效对接,力争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技术合同登记额、产学研合作项目以及沿江科创带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积极建设一批创新载体,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全年力争盘活载体面积超30万平方米,建设一批孵化器、加速器,更好地落户一批科创项目。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
2日中午,记者在中辰昊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看到,工人正忙着将生产好的设备打包装车。公司研发总监薛茂东介绍:“这段时间,我们有4条生产线即将交付给安徽华晟、晶澳等光伏企业。” 异质结工艺是光伏产业的一个新方向,这种新量产工艺可大大提高电池片光电转化率,还能缩短生产制程。薛茂东介绍,中辰昊主要从事光伏电池片金属化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开发出拥有独特性能的工艺装备,已形成从材料研究、工艺开发到销售推广、终端应用的一体化业务体系,赢得上下游优质合作伙伴的支持和认可。
据介绍,中辰昊智能装备公司原先位于苏州,由于发展空间受限,于今年2月整体搬迁至通州。“吸引我们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这里营商环境好,办事效率非常高,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薛茂东说,去年下半年中辰昊与通州政府接洽时,双方就落户事宜以及厂房设置等开始多轮会谈。今年2月,通州方面急企业所急,迅速办好相关手续,高效率交付厂房。“2个月就正式投产,截至目前已启用48000平方米的厂房。今年在手订单为6亿元,预计明年订单还将翻番。”
近年来,通州区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打造重点产业链,构建产业强区,出台多项重商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服务。通州区发改委主任倪建忠介绍,通州持续擦亮“万事好通、周到有解”营商环境品牌,全省营商便利度排名前移至20名;全国首创“涉诉双免保”机制,为“白名单”企业免于保全7500余万元,免于担保1.1亿元;率先在全省制定地方“多测合一”技术规程和制式成果报告标准,开发多测合一信息管理平台;成立“商事好通工作室”,全面深化证照“套餐办”,一次性办结商事登记事项1635件,推动总投资约125亿元的42个项目加速落地;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分行业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化解融资、用工等发展难题。
王少勇表示,通州区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统筹抓好“个转企”“小升规”“优上市”,加快“四上”企业培育,新增50亿级企业2家、20亿级企业10家。全年招引科创项目180个,高新技术产值占比55%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超80家,加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优质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