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烦心事,服务很好,效率很高,我们很满意。”日前,家住海门街道复兴新村216栋的洪志发笑着告诉记者。原来,复兴新村网格员在走访时发现了一起由屋顶漏水引起的纠纷。了解事情原委后,网格员通知了社区民警和物业红管家,并邀请相关居民代表,一起协商解决。目前,屋顶修补工作已进入尾声。
近年来,海门公安各派出所积极会同社区、物业等基层力量,精准掌握矛盾纠纷隐患苗头,让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有处说”“有人管”,全力打造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
警社融合,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一大早,海门城南派出所民警成泽霜就来到辖区,开始一天的走访。作为社区民警,成泽霜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辖区社区的党总支副书记。
“这是一种警务模式的转变。”成泽霜说,社区民警担任党总支副书记一职后,通过发挥职能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让警务工作和社区工作更加统一,实现警社联动、优势互补,还有效统筹原本相对分散的物业管理员力量,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果。
民生新村是城南派出所辖区内的一个老旧小区,之前一直有部分居民随意丢放生活垃圾,不光污染环境,还常常激化邻里矛盾,物业管理员和网格员多次组织协商劝解效果不佳。担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的成泽霜处理此类纠纷时,整合各方力量,开展联合执法,影响小区多年的环境问题迎刃而解。
浦江社区党总支书记龚瑶瑶说:“社区商铺多、出租房多、安置房小区多,以前实在解决不了问题了才把社区民警喊过来,现在他们就是社区干部,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群防群治,引领警务新模式
师山广场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广场内商铺林立,游玩市民较多。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海门义警”师山社区的队员们走街串巷,向商户和游客宣传防盗、防骗等知识。
2022年,海门区公安局将每个社区的物业管理员和社区网格员组织起来,成立“海门义警”,主要开展群防群治和辅助性警务活动。现在,“海门义警”已遍布全区各个社区,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基层治理,被群众称为心系平安的东洲“新警力”。
“那边好像有人争吵,我们过去看看!”10月底的一个晚上,通源社区义警队在步行街夜市巡逻,听到一店铺内传出争吵声,原来是顾客与店主发生口角。经队员们现场调解,矛盾迅速化解。“我刚准备报警,你们就到了。”店主朝民警竖起了大拇指。
“网格员和物业管理员已成为社区民警开展工作的得力帮手。”海门区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所长朱津岑介绍,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优势,已然成为海门公安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
前端感知,迅速响应促和谐
“非常感谢你们,我们双方很满意。”近日,家住海门街道的李先生因为和邻居的停车问题发生纠纷,在派出所民警积极“撮合”下,小区物业及时出手合理调整车位安排,最终在社区网格员的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和。
在原有社区网络化管理的基础上,海门区公安局各派出所持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跨前一步”工作格局,不断扩展“微网格”力量资源,搭建多元服务平台,强化从源头摸排到末梢处置的全过程管控。
“打破社区管理者和参与者这一壁垒,让共建共治作用于社区警务管理中,最终,真正受益者也是我们辖区的每一个居民。”城中派出所所长张华介绍。
“警务+网格+物业”管理模式自运行以来,全区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10余起,消除安全隐患460余起,排查上报有价值案件线索60余条。
本报通讯员 彭炜峰 王宇 本报记者 黄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