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海安召开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暨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会,下发一系列文件(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区镇各部门集思广益,合力探索乡村振兴的海安路径。
8月底,海安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全市唯一。如何发挥优势,在这场三年战役中成功破局,在全国100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建成具有江海平原特色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表示,全市上下将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以粮食稳产保供为基础,以乡村产业全链发展为重点,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抓手,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奋力开创新时代海安“三农”工作新局面。
强链拉动,形成谋富产业格局
中午11时许走进金洲粮油生产车间,一股菜籽油的味道扑面而来。9条全自动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紧生产,经过过滤、沉淀、质检、包装等一系列程序,一桶桶清亮的成品油就出库了。“代加工和我们自己的‘家惠’品牌,一年要产出20万吨粮油。”副总李瑞介绍,目前已和中粮、中储粮、多力、鲁花等单位形成战略合作,自有品牌“家惠油脂”的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市场覆盖的版图不断扩大,公司连续多年获评中国食用油加工50强企业、中国菜籽油加工10强企业。
家惠油脂和金洲粮油都隶属金州集团旗下,今年5月,家惠油脂上榜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成为海安市第四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金州集团实施全产业链配套工程,从单一、传统的油脂加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条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粮油食品产业链。
海安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海安以一粒米、一滴油、一只蛋、一条鱼、一根丝“五个一”传统优势产业为核心,推进“5+N”产业全链延、补、强、优,发展新业态,开辟新领域,做足土特产文章。
聚焦产业全链开发,建设产业兴旺实力乡村。海安以“季和米业”“百味食品”为核心,打造优质稻米集中加工区,加强“全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以“天成”“康瑞”“康德”为核心,打造“一县一业”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通过提高生物活性物质提升鸡蛋附加值;以中洋“鱼天下”为核心,打造现代渔业示范区,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水产品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以“鑫缘集团”为核心,开发蚕丝蛋白化妆品、保鲜剂等高新技术产品,培育行业经济新增长点,提升茧丝绸百亿产业集群影响力。
典型带动,探寻致富实现路径
眼下,海安市55万余亩小麦已全部播种完毕。在海安市宝佳家庭农场,小麦已经出苗,“农二代”赵忠佳正在操作机械进行冬前化除作业,他介绍,今年农场采取了播前深翻、适期早播、播后镇压等措施,整体出苗率高、出苗齐,杂草较少。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以典型带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2022年,在海安市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宝佳家庭农场建成农民实习实训基地,每年举办各类培训20多场,培训人数达500多人次,通过发放技术资料,开展田头培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效果。
海安胡集街道拥徐村的林波每年都来基地参加培训,他虽是个大学本科生,但从没学过专业的农业知识,很多东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不少弯路。“通过不断学习,农业知识不断积累,农场经营也得心应手了。”林波表示,今年他还报名参加了南京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的教育课程,不断用最新的农业知识来丰富拓展自己。
从海安东高速口下来1公里,就步入了海安开发区品建村近几年打造的农民生活、生产、产业结合的大小循环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现代蚕业样板区”“特色种植体验区”“乡村旅游休闲区”等分别矗立在循环线两侧,今年,占地12亩的涵盖党群服务、农机管理、仓储中心、农产品初加工等功能的农业产业服务联盟已经建成。“抓住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机遇,以开发区洋蛮河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稻麦种植产业为核心,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功夫。”品建村党总支书记姜小亮介绍,目前品建村正在和北大荒以及海安的季和米业洽谈合作,合作形成后预计将增加村营收入35万元。品建村的发展致富经验被海安全市推广。
改革推动,拓宽创富服务渠道
在位于孙庄街道夏岔村9组的设施大棚生态种植园内,近10亩的二期设施农业和冷库建设正在进行收尾工作,预计12月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通过资源整合,孙庄街道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资产,激发有志青年创业,建成农民创业孵化园四大板块,共建村集体和创业人员双赢新局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贲越介绍,每个孵化园均留有50—150亩的创业预留地,对创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考核机制都已出台。
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2023年海安出台了《海安市新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构建了“孵化+培训+认定+政策扶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海安模式”,让新型职业农民逐步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职业,成为带动农村领域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
前不久,岚水家庭农场主徐进华从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创新创业者培训班学成归来。徐进华介绍,从2018年创业以来,他就一直参加各类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并于去年通过海安职业农民认定。“政府提供服务、平台还有许多利好政策,给我们‘新农人’发展坚定了信心。”徐进华说,目前正在进行中级职业农民的认定。
今年以来,海安共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21期,培训小农户、家庭农场主、返乡农民工等对象共3020人;与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合作举办两期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培训209人;与扬州大学合作举办一期乡村治理人才培训班,培训村干部等对象80人。截至目前,海安共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80名,对缴纳社保的新型职业农民按初级补助30%、中级补助40%、高级补助50%的标准进行补贴,共计发放补贴资金326.92万元。
本报记者 赵勇进 见习记者 王建波
本报通讯员 姜海燕 周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