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秋播已经接近尾声,为更好地进行农田管护,21日,通州区作栽站站长吴永军带着“徒弟”樊佳璐来到通州区西亭镇陆风玲家庭农场,在油菜、小麦田间现场,进行秋播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指导。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骨干力量。今年以来,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年轻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了青蓝结对导师帮带机制,规划了农业试验田,推选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担任年轻干部的导师,在田间地头、圈舍池塘旁传授农业技能,让年轻干部长知识、增才干。
老专家专注农业几十年
通州共有农技专家260多名。虽然不少人已身处管理岗位,但他们依旧坚持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植养殖技术指导,为通州的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贡献技术力量。
目前,通州十总镇菁乔质选家庭农场的精品螃蟹大量上市,每天通过快递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家庭农场的河蟹产量较往年增产了10%。”农场主陈亮介绍,这与区水产技术指导站党支部书记、正高级工程师蒋建斌经常带队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息息相关。
蒋建斌从事水产技术25年,曾参与制定多项省市地方标准,获得7个实用新型专利。他首创提出“1132”生态养殖模式,集成了沿海地区优质河蟹“1132”生态高效养殖技术。蒋建斌介绍,2019~2023年,730亩示范点平均每年产优质蟹75.6吨,平均每亩产蟹103.6千克,比周围养殖户产量增加11.2%左右。
通州区植保站站长张宏军则是30多年来一直将田间地头当成人生舞台,把为农服务当成终身事业,不断探索总结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及绿色防控新技术。近年来,张宏军先后组织实施了优质稻麦高产创建项目、小麦一喷三防项目、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等20多项重大课题和项目,多次获部、省、市农业成果奖。
为把老一辈掌握的专业农业种植技术传承下来,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冰介绍,该局共组建了41对“青蓝结对”,要求导师不仅要向徒弟传授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还要在项目实施、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奖项申报、生产实践等方面给予指导,结合徒弟特点制订能力提升发展计划,重点在补短板上下功夫。
“新力量”田间地头学本领
“上次水稻种植很成功,跟普通的稻谷相比,我们种植的稻谷颗粒大、空瘪少。一方面是使用了新品种,另一方面是运用了生物防控和精准施肥、用药、培管的科学种植方法。”近日,通州区植保站的三位导师带着“徒弟们”来到亲手种植的小麦试验田,一起回顾上季水稻种植的情况,并趁机向“徒弟们”传授小麦种植的农业技术。
今年6月,通州区农业农村局规划的“青蓝结对”农业实践基地正式启用。实践基地内的试验田主要分为水稻、小麦粮食种植区和蔬菜瓜果、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区。“导师”带领“徒弟们”下田种植,让学员们亲自实践、全程参与农事操作的过程。“在他们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沟通交流,让年轻同志得到快速成长。”通州区植保站副站长易红娟表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一线农技人员,需要田间亲自实践和“导师”手把手教学相结合。
“我们通过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传授、实打实操作,提高青年干部服务农业、指导生产的技术水平,可以切实解决农业专业技术干部断档、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的问题。”张宏军说,单位鼓励徒弟积极参与导师主持的项目或课题,跟随导师深入一线学习专业技术,提高实践水平。
“青蓝结对”结硕果
近日,通州区畜牧兽医站站长吴锋为全站技术人员进行了《动物疫病监测采样技术》的讲座,大家围绕技术难点进行探讨。吴锋介绍,这样的讲座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主讲人大家轮流担任,已经持续了3年多的时间。
2015年,毕业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吴锋进入通州区畜牧兽医站。虽然学过专业知识,也有相关工作经验,但真正从事重大动物疾病防控、畜牧业三新技术推广等工作时,吴锋发现原有的知识根本不够用。
夏季养殖场内气温较高,为给动物降温,大多养殖户会采取喷淋的方式,吴锋刚入职时也觉得这样做没问题。但师傅钱志锋带他走访养殖户时说,喷淋会让养殖场在高温的同时变得高湿,反而会加大动物中暑概率。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通风。“很简单的知识点,但是师傅不说,我当时是真的不懂。”吴锋说。
钱志锋是通州区畜牧兽医站党支部书记,他除了教导徒弟专业技能,还为年轻人进步提供帮助。2022年,区畜牧兽医站选拔人才参加动物疫病防治行业的职业技能大赛。钱志锋积极协调训练场地、申请经费购买器材、邀请站内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年轻人提供技术指导。最终,吴锋在全市比赛中一举夺魁,代表南通市参加在“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江苏选拔赛(动物疫病防治员)”获得金奖,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员。
如今,吴锋已成为畜牧兽医站的中流砥柱,获得“省农业技术能手”“省五一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
“青蓝结对”要求导师既管8小时内的“田间管理”、又管8小时外的“修枝剪叶”,既传授专业技能、业务能力,又通过口耳相传、身体力行的方式,传递思想认识、优良传统、职业操守。“业务能力+思想教育”的双重“结对”下,像吴锋这样的年轻干部得到快速成长。截至目前,通州区农业农村局19名年轻同志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省农业丰收奖、市农业技术推广奖,28名年轻干部在省市条线业务技能竞赛中获奖,展示了良好的业务素养。
本报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
本报通讯员 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