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不骄不躁,细细洒落在开心玩耍的浩浩(化名)身上。昨天,看着眼前咿呀学语、天真活泼的浩浩,想起几天前带他来医院就诊的经历,浩浩的父母仍心有余悸。
“快给我孩子看看,他好像吞了一枚戒指!”当天上午,浩浩的妈妈抱着孩子直奔市一院急诊大厅,看见分诊台护士后一脸焦急地说道。经询问得知,原来一早妈妈在给11月龄大的浩浩穿衣服时,把钻戒摘下来放在一旁,眨眼的工夫,戒指就不见了,警觉的妈妈怀疑是宝宝把钻戒吃了,立即送到医院就诊。
了解了来龙去脉后,分诊护士随即安排患儿就诊,医生一边安抚焦急的父母,一边对浩浩进行初步判断,面无发绀,呼吸均匀,首先排除了堵住气管的可能,但想要了解情况还要进一步进行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这枚“定时炸弹”已经滑落到浩浩的胃腔内。
收治入院、刻不容缓!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宋磊迅速召集消化内科和麻醉科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手术方案,大家一致认为戒托部位棱角尖锐,孩子月份小,小肠内腔小、黏膜娇嫩,一旦哭闹,进一步坠落的话,有发生黏膜损伤、肠梗阻的风险,需尽快取出。科室随即联系开辟“绿色通道”,通知手术室进行术前准备。
考虑到孩子太小,无法配合内镜检查,无痛内镜是取出异物最好的治疗方案,但对于麻醉来说,孩子越小,麻醉精准控制的要求就越高。在充分评估了浩浩的身体状况后,市一院麻醉科主任宋杰团队决定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全凭静脉麻醉方式来让浩浩迅速地进入一种“无痛的深睡状态”。保留自主呼吸静脉麻醉的优势在于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代谢快,苏醒快,而且不需要气管插管,是婴幼儿食管异物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但对医生的技术、麻醉等团队的默契配合有较高的要求。
一切准备就绪,浩浩被送入手术室。麻醉科主治医师徐建林一套熟练的操作,精准计算剂量,缓慢推入药物,浩浩很快进入甜甜的梦乡。考虑到孩子太小,麻醉时间越短越好,这对手术医生来说又是一道考验,医生需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手术。只见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沈美琴动作轻柔,娴熟地将胃镜送入浩浩的口中,很快,在胃镜的指引下戒指找到了,它正牢牢地卡在宝宝的幽门附近!
在内镜助手的默契配合下,沈美琴一击即中,精准夹住了戒指,小心翼翼地将戒托部位调整至口侧居中位置,避免取出过程中造成黏膜损伤,并迅速将戒指从患儿口中拔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到2分钟。取出的戒指让在场的人员都倒吸一口凉气,钻戒直径竟达2厘米。经检查,浩浩胃肠黏膜未受到损伤,在院观察一天后,已顺利出院。
宋磊介绍,6月龄至1岁期间,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口欲期,他们试图将各种物体放入口中,通过口腔的活动和咀嚼来探索和体验周围环境。尽管口欲期是婴幼儿正常的发展阶段,但父母仍需要时刻监督和引导婴幼儿的行为,时刻关注幼儿手中物品的去向。
如何预防口腔异物?专家建议,家长可以为宝贝提供不同形状、质地和颜色的玩具和探索材料,确保它们不含有害物质,可以放心地放入口中,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注意将家中小而尖锐等危险物品放置在婴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以防幼儿误食;进食切忌匆忙,要细嚼慢咽,小儿进食时不要乱跑、乱跳、惊吓、逗乐或责骂,以免大哭、大笑、跌倒时将异物吞入。
一旦孩子误食异物应立即禁食,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完善各类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完成异物取出。
·益宣 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