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反映。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是对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深刻诠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理论只有紧密结合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无论是推进健康中国,还是推进平安中国,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理论创新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正确方向;把握人民愿望,回应人民关切;尊重人民创造,发挥历史主动;集中人民智慧,凝聚集体力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信自立”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精神状态和宝贵的精神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自信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炼就的精神气质,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中国式现代化蓝图的擘画,既是基于对历史的自信自强,也是基于现实的变革与成就,更需要今后的担当和作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实践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守正,就是要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坚持创新,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必须坚持用扎根于中国大地、具体、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和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受住了重重风险考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可避免会遇到更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直面问题,以理论的主动把握问题,以理论的创新解决问题,体现勇于担当精神、敢于斗争精神。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注重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整体推进,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既以目标为着眼点,又以问题为着力点,系统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类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类和平与发展主题出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大党大国的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既要着眼于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又要着眼于全人类的和谐共存。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共享,不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六个必须坚持”环环相扣、步步递进,是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体现了人民历史主体性与价值主体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理论指南。
(作者单位:南通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