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佳
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大干三年、苦干三年,全面开展“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建设富有江海平原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南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作出的重大工作安排。“交游融合”是实施“百千工程”的一个抓手,运用好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因地制宜地做美田园风光、开发符合时宜的乡村旅游项目,可以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交游融合”是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拓展旅游空间的手段,对于推进交通强国、扩大内需、激发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就提高交通网络衔接效能、完善节点设施服务功能、丰富旅游出行服务供给等工作作出部署。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旅行方式开始向休闲、度假转变。早上开车出去、晚上回来的周边游,半天车程的自驾游,干脆开个车找个目的地露营休闲游等新型旅游方式兴起。这对交通工具、交通路线及其配套的公共设施、安全保障、智能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透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到,消费空间不断拓新,消费增长点逐步更新,交通与旅游融合的新消费场景正在形成。
近年来,在实施“百千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倡导生态文明、探索全域旅游等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南通的“四好农村路”越来越深入人心,不仅“好通”,而且“好看”,成为富有特色的景观路。在一些地方,围绕产业美、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常态美要求,以景观路为基础,打造成产业路、生态路、人文路、富民路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着一路兴、百业旺的作用。农村特色产业竞争力、美丽田园风貌吸引力、现代乡村生活承载力、乡村优秀文化感染力和农村基层治理向心力得到提升,涌现出一批和美乡村建设的典型。这些典型就是农村公路连接乡村游的目的地。
在推动实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的发展路径上,关键要紧扣乡村振兴这个主题,结合区域特点、路域特点,因地制宜,在特色上下功夫。
与人居环境融合,在“美”字上下功夫。打造生态宜居、功能完备、充满活力的现代乡村,农村公路的美不美,直接影响一个村的人居环境建设。让农路“好通”“好看”,让农路周边老百姓的生存环境也“好看”,是具备乡村游的基本条件。这就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
从“交游融合”的视角看,建好农村公路,一个着力点就是将通道变成游道。游道包括景观道、骑行道、步行道等,能让通行的人,在视野里看到美丽的风景。农村公路主要功能是物流,当人居环境得到提升后,这个物流过程就会上升为游览过程。现在的人们追求自主、个性化的旅行,特别是年轻人,喜欢选择自驾营地,享受户外野趣,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小众景点,享受宁静和放松。自驾游、骑行游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如果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多了,去乡村游的人自然也会多起来。
与周边产业融合,在“强”字上下功夫。乡村有了美丽的面子,还需要有富裕的里子。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相比传统领域,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康养等新业态是未来乡村发展的新赛道,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土产、乡食、民宿”等乡村游特色项目,让颜值变产值、资源变财源。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发展这个基本盘支撑,必须激活力、强产业、增动能,提升支撑保障能力。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美丽的田园,就要在产业兴村上做好文章。聚焦全产业链,围绕土特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让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
在深化交通、旅游融合方面,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创新研学活动、倡导户外运动、引导乡村休养、举办乡村音乐节等形式培植新业态。
与乡土文化融合,在“优”字上下功夫。打造“千万工程”,不仅要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美丽风光的打造,更要注重人文因素的融入。在农村公路景观化提升过程中,应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人文设施、历史遗存等,植入提振精气神、弘扬正能量的元素,深入挖掘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在“交游融合”的路段显示地域标识,彰显当地的文化特色。
从“交游融合”的发展历程来看,道路已经从通过交通设施输送游客,提升到游客享受到沿线的风景。游客出行在路上,能广泛、深入地体验交通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体验地方风土人情,享受各类设施的服务,感受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在很多地方,农村公路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公路,构建了“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交游融合”发展格局。
(作者系通州区交通运输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