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日明 华溢
党的二十大明确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要原则,为新时代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意蕴。
蕴含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推动社会革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牢记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表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党员要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文明的进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目前我国的中心任务依然是经济建设,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本质要求,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首先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局构建,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特征,标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展现了对全人类命运的关注与探索,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