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莉
安妮宝贝更名为庆山后,她的文字也从一个青年女子的迷惘、诗意、倔强转变成中年女性的深邃、内敛与温和,开始由外而内探索生命的意义。《夏摩山谷》是庆山前两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我买了一直没有读,因为之前听武汉作家子沫谈读完此书的感受:看了一遍,还不太明白庆山想表达什么,准备再读一遍。言辞间有一种小心翼翼的尊重。
对于一直看庆山公众号的我来说,知道此刻的庆山已是资深修行人士,感觉她在智性与灵性层面已经走得很远。前一段时间正好去了一趟西藏,被藏民的宗教信仰大大触动。想起《夏摩山谷》里有很多谈宗教与哲学的部分,这是我感兴趣的,所以,就打算认真看下去。但读的过程颇为艰难,几次想放弃。这不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它更像一本散文。确切地说是作家修行的个人总结,呈现的生死观、情爱观、世界观有鲜明的庆山特色,她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全盘端到读者面前,许是想渡人渡己。所以说,《夏摩山谷》更像是作者精神世界的一次攀岩。她在书中大段大段地阐述自己对人生、本性、生死、轮回、爱情、欲望、婚姻等话题的理解。有我不喜欢、不赞同的部分,也有受益匪浅与深以为然的地方。甚至我还可以这样想,原来畅销书作家也是一个普通的中年知识女性,面对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等各种人生难题,红尘里摸爬滚打了半生,精神上最终还是归依了宗教。
但是,谁的人生不是一场修行呢,谁又没有遇到过矛盾纠结的课题呢。我发现身边有不少中年朋友,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始抄心经,背金刚经。
与作者之前重点写情爱相比,《夏摩山谷》开始着重探讨与人性有关的深邃话题。如果读小说的话,我还是更喜欢看她还是安妮宝贝时写的《七月与安生》,有一股蓬勃野蛮的生命力。《夏摩山谷》作为小说还是故事性弱了点,胜在思想。
《夏摩山谷》塑造了三位女性,远音、如真和雀缇,她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路。远音是被收养的孤儿,养父亚瑟亦师亦友。远音十七岁去纽约学习艺术,在那里遇见了纪辰,并与其相爱。慢慢地她认为纪辰追名逐利、喜欢物质,不适合自己。远音一面鄙视纪辰的物欲,一面自己却享用昂贵的RIMOWA行李箱并大加赞美,这是作者的矛盾之处,说明人有时是双标的,于己则很宽容。远音曾经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明星,喜欢在一个个男人之间周旋,三十二岁洗尽铅华,嫁人相夫教子。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并没有。
如真的故事更加激烈一些,因为从小家境富裕,后因父亲生意破产逃亡,母女俩惨淡度日。长大后的她见过人性的薄凉,便一心想走捷径,搭一个成功男性来改变命运。于是一次次地介入他人的婚姻,却又一次次惨遭抛弃,哪怕吞药自杀也挽回不了一段动机不纯的感情。最惨的是,如真在老家小城与曾暗恋她的同学再次陷入婚外恋,不小心怀孕了,逼男人娶她,对方自然不肯,她要求他给一百万分手费,但却被欺骗、被殴打。最后终于得到一百万,在小城花五十万给妈妈买了一套房,自己拿剩下的五十万去远方城市开了一间茶室。遇到自幼出家的夏摩山谷僧人仁美后,她内心深处的善就像一朵花缓缓绽放了。她出资为夏摩山谷的孩子们建学校,买学习用品,还悉心照料仁美的起居。她心甘情愿地做这一切且无所求,只为救赎过去曾经掉入深渊里的自己。
看完此书最大的不适是远音、如真扭曲的婚恋观,她们不停地与富裕体面的已婚男士纠缠,陷入婚外恋,并无半点羞耻和愧疚。试图从别人手里抢成熟的果子,她们精神上的困顿与混乱很大一部分原因难道不是自己造成的吗。我从不认为一个女孩因为原生家庭或者周围环境就变成自己讨厌的人。这本书不适合年轻女孩看,当三观还没有形成、心智不成熟时,容易只看到事物的表面。
也许作者的用意是女主角们后来的自我救赎,青春期的混沌与迷茫,逐爱留下的创伤依然在,日日不安。为寻找内心的平静,她们殊途同归地来到了心中的净土——夏摩山谷。
夏摩山谷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然而,修行也不必一定与宗教有关。“这里的修行,没有什么宗教指定,只是代表我们开始真正觉知与调整自己的生命状态。”无关宗教,只要我们能看清自己的生命状态,随时调整、自省、纠错,修行便开始了。身处俗世中的人,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干扰,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正如张德芬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可是,人终究还是需要爱与被爱的联结。就像如真遇到一个激发她内心光明与善意的上师仁美一样,她终于打开正确的爱人爱己方式,遇到了慈诚。
三名女性在生命至暗时刻最终找到了光,完成自己精神上的蜕变。人生说到底是一场自渡,接近光,成为光,未来才会“桥梁坚固,隧道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