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营船港

□羌松延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南通江畔,以狼山为界,上有天芦任姚四港,下有小洋、裤子、营船、富民、花园、新开、长桥、老洪等八港,是船只进出长江或引水排水的主要通道。其中,位于军山段江岸下行约2公里处的营船港,是“沿江八港”中的一座重要港口。

营船港究竟始于何时?暂时未有考证。笔者所见最早为同治元年即1862年的一份资料:当年11月,因病仆李升去世,赵烈文(曾国藩幕僚)送其灵柩回乡。在福山镇总兵鞠列三(耀乾)所派二艇护送下,出吴淞口,过崇宝沙、长安沙,到海门余家港后溯江而上。据其日记记载,赵烈文抵达营船港后,令炮艇护柩船到靖,自己则登岸经狼山、通州城、如皋石庄往靖江。

作为一处地名,营船港以港口而得名。它是一处重要关隘。同治十年(1871),曾国藩曾上《续议江苏水师事宜折》,提出在内洋五营之狼右营中,“以狼山港驻四船,营船港驻四船,老洪港驻四船”。史料显示,该港最晚在民国初期就设有水警。而1917年则有报道:“驻营船港水警巡船,拿获抢劫棉花子船案内之盗匪陈某一名,现已押送该分署转解镇守使署,发交军法处鞫讯。” 1928年,又有报道:“驻防营船港之水上公安队秦巡长暨一兵士,因在(裤子港口)盗船盘查,致被匪党枪击致命。旋经军警闻讯奔至,与盗开枪激战,盗党即弃船逃走,在营船港夺得民船,开往江南而去。”

1913年,江苏国税厅在通设立货物税总公所。其中,在该港口设营船港分公所,“收本县花布统税,并收本县起运第一机关之税及进港船只第二机关之税”。另据记载,货物税“捐项以花布为大宗,百货次之”。由上可见营船港口当年在军事、治安及税收等方面的地位。

它是一座沿江渔港。早年,附近渔民、鱼行船只多在营船港上岸,而所收渔船捐则用于设在该港的通竞合立初级小学常费之用。1924年,因“营船港口涨滩渐高,船只进出不甚便利,咸鲜鱼船多改由袴子港(按:即裤子港)进出,行家因此藉口船在袴子港,不肯缴纳学捐”。报载其中的沈启祥鱼行,在1924年春售出南北洋黄花鱼,仅报捐四成;后又运到冰鲜黄鱼两船仅收渔捐十千文;又有腊月运到“南洋带鱼一船,学捐亦未缴纳”。因其延宕不缴,经该校校长陈倬(字章云,兼任宁波旅通崇海同乡会会长)1925年2月函请转县后,才饬令小海警区协助征收。随后,县长卢鸿钧发出告示,明确“时鲜咸鲜各行在营船、袴子两港营业者”,须照“收捐章程悉数缴纳,不得借辞推诿”。

新中国成立后,营船港渔港功能依旧。1990年版《江苏海洋渔业史》就有“沿江南通县的营船港、张家港市的张家港、江阴市的黄田港等处,近几年海洋捕捞发展较快,尤其是外海捕捞船只数量不断增加,渔业都已有一定规模”等记录。同时,营船港渔业港区还与天生港、洋口港、东灶港等被列入江苏省50个群众渔港。

它是一个航运港口。长江主航道流经南通水运(河港)口岸,而营船港航道为南通沿江拥有的两条专用航道之一(另一为天生港航道)。《中国政区大典》载,1990年代,营船港码头的内河承运量超过千万吨。故曾有“营船港海事所”设于此地。

“文革”期间,南通轮船公司开发长江航线,其中包括营船港至浒浦的对江航线。该航线主要为苏北地区长途贩运家禽的农民服务。他们从苏北平原地区用自行车装载家禽至营船港登船,客轮上备有停放自行车和禽畜笼篓的设施。旅途中人在船上休息,过江后可赶到上海上市销售。据《南通市交通史》记,这条航线开辟后,客流量日渐增多,最高的1973年比上年增长23.44%。改革开放后,南通轮船公司先后添置“新海”“新浏”“新龙”等长江双体客轮,除担负青浏线任务外,还增辟了营船港至浏河、南通至浏河客运航线。即营船港辟有浒浦、浏河两条航线,并有江轮通航。该港客运码头运营航线的开辟,为改革开放初期苏南苏北的人员与农副产品流通作出了历史贡献。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更多便捷过江通道陆续开通,营船港航线也早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但它造福人民的交通便利,久久留在了一代人的心中。

2023-12-0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7176.html 1 3 营船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