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魏建功与刘半农

1932年刘半农(前排左二)、魏建功(中排右四)与章太炎(前排左三)等人在北大二院合影。

□徐继康

敝斋藏有一副刘半农写给魏建功的五言对联:“有心种梅花,随笔录旧诗。”这是两位大师之间纯真友谊的见证。

魏建功是从南通走出去的一代语言文字大师,他一生治学严谨,成就斐然,尤以主持编纂《新华字典》而被人称为“新华字典之父”,其成就取得与诸位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1919年夏,他第二次考进北京大学,录取在文预科乙部英文班。那时北京大学大师云集,魏建功几乎直接听过胡适、鲁迅、陈独秀、周作人、钱玄同等人的讲座,却唯独没有上过同为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刘半农的课,因为当时刘半农正在英法等国留学。

魏建功却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刘半农先生了如指掌,知道他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凡涉足的小说、诗歌、古代文学、戏曲乐律、语言、教育等领域皆取得杰出成就。刘半农的身上有不少中国第一,他第一个创造使用“她”字来专指第三人称女性,第一个把高尔基作品介绍到中国,是最早将狄更斯、托尔斯泰、安徒生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译者,是中国民歌收集与创作的领路人,还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艺术家之一,他撰写的《半农谈影》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全面地阐述摄影创作艺术理论的著作。1925年,他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最高学衔的中国人。此外,他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曾经风靡全国。

1925年,魏建功以各科学习名列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被老师沈兼士誉为“乙丑科状元”,而此时刘半农也恰好取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后重归北京大学任教,魏建功深知刘先生在语音学上的造诣,掌握有西方世界最新的语音学研究方向与方法,便急于向他求教,在沈兼士介绍下,两人很快熟悉,魏建功遂师从刘半农学习西方科学先进的语言专业知识。

魏建功毕业后,北京大学决定将他留校任教,但必须经过校聘委员会同意才能通过。就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刘半农推荐他去兼任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的国文系讲师,以便解决魏建功上一年宣告“经济独立”而带来的生存问题。刘半农回国后任北大国文系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的奠基人。1926年春,魏建功被北京大学正式聘任为国文系助教,协助刘半农做“语音乐律实验室”工作,就这样魏建功成了刘半农最重要的助手。此后,他俩在工作与生活中朝夕相处,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在刘半农的指导下,魏建功在语音学研究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特别在“方言同音字”计划中做了不少珍贵的记录与调查,他还曾经把家乡的南通话、如皋话作为研究对象专门写了论文。

1928年春,魏建功从朝鲜京城帝国大学回国,与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王尚济的次女王碧书结婚,婚礼在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举行。在婚礼上,发生一段可以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花絮,刘半农提议推荐鲁迅先生作为世界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界的提名候选人,并让台静农给鲁迅写信,准备候选人著作翻译稿以及相关资料,后来被鲁迅拒绝了。1956年,魏建功还在《文艺报》上刊文回忆这段往事。

1934年6月19日,刘半农带队沿平绥线去内蒙古一带进行方言调查,魏建功还去西直门车站为之送行,谁知此别竟成了永别。7月14日,刘半农在调查途中传染上了回归热,回京医治四天后不幸去世,年仅44岁。刘半农的骤然辞世让魏建功悲伤欲绝,7月18日就撰写了《十年来半农先生的学术生活》,开篇哀痛便迎面扑来:“来往二十二天的旅行就成了人生绝大悲伤的诀别,我还跟做梦似的不相信半农先生竟死了!”在文中,他深情回忆了自追随刘半农研讨中国语言语音学来的诸多情况,对病榻前未能再见一面感到万分悲痛。他挥毫写下“无奈虮虱怀毒蛰,剧怜桃李正春风”的挽联。他参与料理刘半农的身后事,对整理刘先生的文稿与藏书不遗余力。1935年4月7日,魏建功在西山香山传舍又写了《中华民国故国立北京大学教授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刘先生行状》长文,介绍刘半农的家世及其生平事迹,这是迄今为止对刘半农论述最为详尽也最为公允的文字。此年的5月29日,刘半农被安葬于北京西郊香山玉皇顶南岗,周作人撰写墓志铭,魏建功书写上石,马衡篆盖。周作人在墓志铭文末写道:“夫人及友人命绍兴周作人撰墓志,如皋魏建功书石,鄞县马衡篆盖,于谊不能辞,故仅志而书之。”

的确,在互敬互爱中结下的深厚友谊怎么可能会被忘却呢?1935年年底,魏建功的《古音系研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魏建功音韵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是他读书、研究、思考多年的学术结晶。在“自序”与“后序”中,他都提到了刘半农先生。特别在 “后序”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

这一部千头万绪的试探摸索的开蒙书,在其产生时间居然失去几位足资教益的师友,没有得他们同观厥成!刘半农先生他是如何地希望我,我忘不了的;他常对我说,关于音韵的问题属于本书范围的让给我研究;并且今年春天这样说道:“我们得努力表现一点成绩给人看!”这书正由他促成出版了,连校样都没有给他看见,谁料到他就突然地故去了呢?

这部是魏建功自称为“增加了许多精神上的伤痛”的书,他始终记得刘半农先生对他的帮助与鼓励。

1936年,一本叫《十韵汇编》的书出版了,此书原由刘半农主编,刘半农去世后,由罗常培主编,魏建功担任编辑并写了序,其实这是他帮助刘先生要完成的遗愿之一。此后,魏建功在编纂辞书、国语运动、音韵研究、汉字改革,歌谣收集整理上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刘半农以及诸位先生一生未竟的事业,魏建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拓展新路,将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几代人的理想最终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在那本《新华字典》上得以完美实现。

魏建功对刘半农始终没有忘怀,他还撰有《我对于刘半农先生的回忆》等文章,在他的《魏建功印谱》中,留下了为刘半农所刻的印蜕。当然,刘氏后人也没有忘记这位魏先生,2001年8月,在“纪念魏建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魏建功文集》出版学术研讨会”上,刘半农长子刘育伦撰写了《缅怀魏建功先生》来纪念这位父亲门下最得意的弟子。

敝斋藏有一副刘半农写给魏建功的五言对联:“有心种梅花,随笔录旧诗。”上款为“建功仁弟属正”,落款是“半农刘复于含晖堂”,下钤“刘复”白文印。字为行草,涉笔成趣,原装原裱,古色古香。这是多年前在一个拍卖会上看到的,心里想无论如何也要拿下,后来经过多轮竞价,真的被我买下了。

刘半农平常有记日记的习惯,可惜历年来的日记毁于“文革” 期间,仅存了一本1934年1月至6月的日记残册,其中多次记载他与魏建功的交谈,最后一次是6月12日:“到研究所,建功来谈。”对联上没有日期,不知写于何年,但这有什么打紧的呢?这副小小的文房对,正是两位大师之间纯真友谊的见证。

2023-12-0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7177.html 1 3 魏建功与刘半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