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弦歌不辍怀沙翁

□彭伟

入冬访友,路过海月寺,才上望月桥,从河畔的颐园里,伴着清风飘来师生合唱的《如皋师范校歌》,好凝重的旋律,好庄重的歌词——“湉湉泮水,巍巍学宫,我校位其东;经义治事,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今年已是2023。中国首批公立师范中的如皋师范,创建于1902年,若论年龄,真可谓:花甲重开,又添一岁。清华元老王芳荃、北大名师魏建功、中国新诗提倡者——刘延陵、南通第一位共产党员——吴亚鲁、教育家吴俊升、大德常惺法师,无不于此授课求学。名校名士,功归名人——清末翰林沙元炳。他是如皋近代化首席功臣。沙翁是“胡瑗式”的教育家,创立兴办如皋师范、如皋中学、如师附小诸校;又是“张謇式”的企业家,入股经营大生纱厂、唐家闸广生油厂、大豫盐垦公司、皋明电灯公司等。

如师及沙翁,我从小熟稔。1984年,我才5岁,先进如师附小幼儿园,三年后入读如师附小。如师、附小、幼儿园,自东向西,沿河一字排布。前后8年,每每放学,循水前行,必过如师。彼时,如师拥有数亩地的校园,人字顶、灰砖墙、红立柱的书院式建筑,古色古香:池台亭榭,星罗棋布;幽巷小径,栉比鳞次;古树新花,点缀其间,弥足珍贵的还有沙翁托请张謇、郑孝胥两位书家挥毫留下的擘窠碑额:“如皋师范学堂。”弦歌琅琅,春秋延延,园中有时还传来清脆的歌声,唱的正是那首《如皋师范校歌》。

闻歌起缘,我素来仰慕沙翁。2010年7月,书网上拍沙翁遗著《志颐堂诗文集》。历经兵燹,此书稀见。不比张謇著述自订年谱,不像胡适写信自录底稿,沙翁不求闻达,不写日记,甚至生前连诗文手稿,都未付之梨枣。1927年初,沙翁抱恙辞世,年仅63岁。六年后,经其哲嗣门人整理誊录,他的800余首篇什及上百篇古文佳构,才被汇编《志颐堂诗文集》,又请狄平子题签,终由中华书局精印(聚珍仿宋版)发行。上世纪60年代,沙翁再传弟子——吴俊升赴港接替钱穆先生,任新亚书院院长。某日,吴先生于香港书肆邂逅《志颐堂诗文集》。他爱不释手,视若拱璧。我初遇《志颐堂诗文集》,喜悦之情不亚于吴先生。只是囊中羞涩,购藏此书谈何容易。其时,我已从奥克兰大学毕业,僦居市内,补课为业,薄有声望。恰逢一位巴林籍学生临近大考,预约彻夜狂补微观经济学。我欣然应允。翌日,我有200美元补课费打底,熬至深夜拍下《志颐堂诗文集》。

归国省亲,我回如皋,手捧《志颐堂诗文集》,逐字啃读。嗣后,我对沙翁人格的认知终有嬗变,也明了如师校歌的内涵。沙翁尤为推重乡贤安定先生——北宋大儒胡瑗。他搜集撰文推介安定先生的著述,又不禁喟叹:“吾幸生大贤之乡。”他秉承安定先生“士务躬行”的遗愿,兴办教育,造福乡梓。《如皋师范校歌》所唱办学理念:“经义治事,体用贵兼通”,正是对安定先生教育思想的实践。

去岁,颐园辟为沙元炳纪念馆。我负责布展,《志颐堂诗文集》当仁不让,列为首要展品。如师旧照,也有展陈。别处的游人过客,本地的干群师生,陆续游园。这才引出白日的歌声。入夜之后,冬雨骤至,听雨有感,念及沙翁篇什,于是踱步书房,寻出沙翁墨迹——他为南通狼山聋哑学校校长王秉衡撰写的一副对联:“花时千圃堆红锦,世间万事付黄粱。”暮年沙翁,早已散尽累世家财造福皋邑,又笃信佛教,遂集东坡诗句,书写此联。“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于后世心中,沙翁恩泽岂能是黄粱一梦呢?手抚斯人翰墨,我的耳畔又响起白天的歌声…… 先哲的智慧,乡贤的魅力,像清风,像甘霖,荡漾在袅袅歌声中,飘洒在淡淡墨香里。

2023-12-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8087.html 1 3 弦歌不辍怀沙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