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仪
近日,气温骤降至冰点,崇川各街道、社区迅速行动,全面巡访,确保辖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安全过冬。(12月18日《南通日报》)“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暖身更暖心,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情怀彰显得淋漓尽致。
同在一片蓝天下,如何让困难群体和流浪乞讨人员安全温暖过冬一直牵动人心,既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显示城市的“文明温度”。我们常讲“岁寒情深”,在气温持续降低的当前,为这个特殊群体提供更加有力、有效、有序的专项救助服务,可谓责重如山且责无旁贷。
“寒冬送温暖”,一个都不能少。要借助民政力量、专业队伍,全方位、拉网式对困难群体、留守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对象进行深入排查,摸清底数、一人一档,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职责和深度救助体系,“救人于危难之中,助人于急需之时”,真正实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雪中送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热心慈善已成为南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寒冬送温暖”彰显城市温情,对困难群体“帮一程、拉一把”,也许只是一个举手之劳,却能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南通是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放大向上向善的效应,用社会的涓涓爱心汇聚成友爱互助的磅礴力量。
处于困境中的特殊群体,往往境况不佳,渴求不一。只有深入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给予更多“精准关爱”,才能抚平文明时代的家庭之伤、社会之痛。从这个角度来讲,“寒冬送温暖”要摒弃形式思维,既做到及时到位,更能因人施策。对有工作意愿的流浪者,可联系单位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靠勤劳双手求生存;还要强化心理疏导和政策辅导,让困境者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说到底,就是要通过政府、社会、专业机构等协同合作,找准病灶,对症下药,统筹解决好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近期与长远的关系,“授人以鱼”更“授之以渔”,使专项救助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
“寒冬送温暖”暖人心、聚民心,既有赖全员参与,更需要制度的固化,久久为功、形成合力,才能为困难群体更好托举起“温暖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