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以城乡融合发展助推精神文明建设

□黄千千

精神文明“南通现象”享誉全国20多年,去年6月1日,我市更是颁布实施了第一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致力于在全域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实现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际,我市还需要从多维度的城乡融合来解决城乡在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精神生活需要和供给等方面的不平衡问题,实现文明城市建设与城市跨越发展同频共振,为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注入更强精神动力。

以城乡空间融合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打破二元对立的空间管理,开启乡村生态文化、村落文化与城市工业文化、现代文化在空间上的良性互动。城市自身独特的辐射带动功能,可以为广大乡村提供多样化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产品,而乡村则可以依托农业、生态等自然资源优势向城市提供农产品、绿色文化服务供给等,以此保持城乡经济文化发展格局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改善城乡居民在生活质量、发展机会、精神供给上的不平衡。

以城乡产业融合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通过产业融合、资源共享,城乡的人力、资本等要素进行了有机流动和合理配置,在缩小城乡物质发展差距基础上逐渐弥合精神生活上的鸿沟。针对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而言,应因地制宜,加快促进南通各县(市、区)地区优势产业与特色文化融合,打造个性化的地域IP,比如启东的海洋产业链、海门的张謇历史人文资源、崇川的非遗资源等等,培育发展“产业+文创”“产业+旅游”“非遗+景区”等新业态,不仅可以拉动精神消费,还能将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

以城乡文化资源融合激活精神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移风易俗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有很大提升,但与城市相比,乡村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品质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通过城乡文化资源的整合将更多文化资源引入乡村,深度挖掘乡村的优质资源,包括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民居建筑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技艺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地域文化,增强乡村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不断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吸收新的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激发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以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融合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滞后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会阻碍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必须加快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融合,为精神文化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提供支撑。通过在城乡地区同步建设集文化活动、艺术展览、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神文化活动场所来满足居民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根据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和偏好,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完善城乡分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的普及和覆盖,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精神供给、精神交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023-12-2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8644.html 1 3 以城乡融合发展助推精神文明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