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特刊

身边的“法庭”,心中的“老娘舅”

吕四法庭庭长魏清见与调解员倪伯苍就调解赡养纠纷的经验进行交流。胡丹/摄

“魏法官,你一定要为我主持公道啊,不然我和老伴就活不下去了。”愁眉苦脸的阿婆话未开口,就已泪眼婆娑,紧紧攥着启东法院吕四法庭庭长魏清见的手说道。

不久前,老魏来到位于启东市海复镇的“网格法治驿站”审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在与调解员倪伯苍的共同努力下,纠纷得以化解,当事人及围观群众纷纷离去。但人群中,有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并没有离开的意思,盯着老魏,欲言又止。老魏主动上前询问,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幕。

“老人家,你不要着急,有什么困难跟我说,我一定想办法帮您解决。”老魏暖心地安抚阿婆。

2022年2月17日,启东法院吕四法庭和全国法治人物倪伯苍携手共建的“网格法治驿站”正式挂牌成立,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微法庭”。“微法庭”深耕基层,一步步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微法庭”庭长魏清见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老魏”,调解员倪伯苍被称为“倪老”。

经过仔细询问,原来,两位老人是隔壁村的村民,听闻有法官来“驿站”开庭,一大早就赶过来想要寻求帮助。两位老人是再婚家庭,重新组建家庭后,儿女们都只愿意照顾各自的亲生父母,争执不下,便对两位老人不管不顾。老魏了解情况后,深感痛心,决定找其儿女做一做调解工作。

第二天,老魏便前往两位老人所在的村委会,村里的网格员组织两位老人的子女们前来调解,但事情远没有老魏想象中顺利。

“我母亲都和别人结婚了,现在她老了还想我们养她,做梦吧,除非他们两个分开!”李阿婆的小儿子厉声说道。张阿伯的女儿也不甘示弱:“我一年打工又挣不了几个钱,哪有能力管两个老人!”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吵了起来,由于两位老人再婚时子女均已成年,他们都表示只愿意赡养自己亲生父母,对从未抚养过自己的老人不愿出资赡养。老魏见状,赶紧把双方拉开。两位老人已共同生活了二十余年,情感深厚,让二人分开居住有悖情理也不现实,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老魏知道,这看似是一场家庭闹剧,实则是一件大事,如果不及时化解矛盾,不仅会影响两位老人的赡养问题,甚至还可能导致整个大家庭支离破碎。考虑到两位老人均已八十岁高龄,结合案件的性质,他决定前往“网格法治驿站”,发挥村干部和网格员的地缘优势,共同召开议事会。

网格员告诉老魏,前段时间村里也出面进行过协调,他们的子女曾提出过单独把老人接过去赡养的方案,但两位老人不愿意分开,希望能通过法律找到解决方案。

“《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赡养人不得违背老年人的意愿,将老年人与其配偶分开赡养。我们做调解工作时可以尽量引导做子女的更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老魏从法律专业方面进行了指导。倪老也通过翻看自己的“民情日记本”,跟大家讲述以往村里调解成功的赡养案例。大家在了解案情、抓住矛盾症结后,共同商讨出一个解决方案,即六个孩子可以分别支付赡养费给其生父母,共同雇请保姆照顾两位老人的起居生活。

后续,老魏三番五次对老人的孩子们进行走访、电话劝说,其间,也吃过数次闭门羹。但老魏并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的坚持打动了两位老人的孩子,在他的温情调和下,一家人的思想疙瘩逐渐解开,一改前期坚决的态度,同意再次前往驿站参加调解。

这一次,倪老从情理方面做起了工作,“你们做子女的,都希望老人过得舒心,老人需要陪伴,但你们又不能总是陪在老人身边,这时候就需要知冷知热的贴心人,你们看,对方老人就刚好合适”。老魏则从法律出发耐心劝解,“孝敬父母是法律义务,不是只给赡养费用就够了,还要给予老人精神上的关怀,现在你们的父母难得感情这么好,做子女的应该感到欣慰,怎么能因为赡养费用就想着拆散他们呢?”

听了老魏和倪老的话,六位子女脸上露出一丝羞愧,最终达成解决方案,六个孩子分别支付赡养费给其生父母,共同雇请保姆照顾两位老人的起居生活。

两个月后,老魏在“微法庭”开庭时又见到了李阿婆和张阿伯,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称孩子们现在对他们很好,感谢老魏帮他们解决了困难。“你们的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追求,有问题可随时找我。”老魏随即也紧握住两位老人的手说道。

老魏是基层人民法官中的一个缩影,他是“网格法治驿站”的“老娘舅”“包公正”。“网格法治驿站”扎根田野,屹立乡间,它是老百姓身边的“法庭”。它扎根在基层,发展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让多元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路子越走越宽。·胡丹·

2024-01-0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9801.html 1 3 身边的“法庭”,心中的“老娘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