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谔
人们在心理、观念上已习惯且喜欢在古昔中看到现代因子的。艺术出新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风格的形成是先天的才具和后天自然熏陶合力的结果。
安徽泾县查济古村,被誉为“中国最美十个古村之一”。有古诗吟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游查济的当晚,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对话。
一个蓝衣人说:“古人的艺术也有不完备处,就像这查济村,所以我们要努力完善它,打造它,形成新的风格。”
红衣者朗声发表不同意见,说:“艺术也有生存环境,我们现在以为不完备的,在当年也许是恰到好处,也许正是其精神生命的隽永处。以现在的眼光去打量古人,就像以中老年人的圆滑世故去看待年轻人的朝气,求全责备,并不合理。”
我听得专心,忍不住插嘴道:“古人的某些艺术,肯定也会有不完备处,就像人脸上的雀斑黑痣。想完善是好事,问题是怎么去完善?完善了就可当作自己的风格了吗?维纳斯的断臂可不是好接的。”
人们一般都按自己的方式和喜好来判断事物,要他们去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本末是一件很难的事,要当代人去看发生在几百、上千年前的事和物更是如此。理性的批评者与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改造者)要做的不是迎合与让步,而是努力引导、激发人们应有的情感。
小女在加州伯克利读法学博士期间,曾担任学校《法学评论》小编,她说:“那些世界一流法学家的来稿,有思想有观点,但大多在行文细节上不太注意,比如引用文献、标点等。而那些周到细致的来稿,往往缺少有价值的内容。我们这些小编要做的就是遵循他们的思想,完善那些细节。”我认为他们处理一流法学家来稿的方法,为我们今天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
黄庭坚论杜诗,言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查济古村落的形成想必亦是如此。白天在查济村宝公祠(始建于明朝)对面的一个小巷口,看到斑驳的墙壁上钉着一块木质指示牌,上写:转角遇见你客栈。“转角遇见你”五字够潮的吧,今天出现在查济这样一个古村落,却没有任何违和感。那是古和今的交合发展到了如今的缘故。人们在心理、观念上已习惯且喜欢在古昔中看到现代因子的。艺术出新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风格的形成是先天的才具和后天自然熏陶合力的结果,“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春风吹到的地方花儿就要开放,挡是挡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