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瑗瑗 彭潍
胡瑗(993—1059),如皋籍教育家、思想家、军事家、音乐家,宋初大儒,世人尊称他为安定先生。其父胡讷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可谓廉官(可见《清官慈父育胡瑗》)。
安定先生克绍箕裘,身在官场,素不攀贵。他于《〈周易〉口义》中解读“惩治蛊败,不畏艰难”:圣人贤士治理国家,处理腐败,即便将要经历大难大险,也应坚守初心,坚决前往,才能完成自己的事业。北宋名人蔡襄(1012—1067)为安定先生作墓志铭《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不惜赞语:君孤进所立,不恤权贵,义以自信。释读此话,若论一生,安定先生从未结党营私,而是凭一己之力,推动国家教育的发展。若论事例,皇帝感叹恢复周乐不易:学者能通典故而不能知声,工者习其声之传而不知制器之理,斯难能也。日后皇帝下令,聘请安定先生参与制作古钟,编写《皇祐新乐图记》。前后二十年,安定先生圆满完成任务。其间,众多高官老儒对于他的工作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甚至给予否定诽谤,但是安定先生从未顾虑那些人的言行,一心紧系皇命,终为朝廷认可。
安定先生不仅是一位尽心尽力的好官员,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孝子。他撰有《〈周易〉口义》,针对“父慈子孝,刚明柔顺”“温柔恭顺,尽心竭力”诸语进行点评,释读孝道。安定先生还撰有《许孝子俞传》,弘扬孝道。他本人更是言行一致,遵守孝道。《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记载:
康定初,元昊寇边,陕西帅辟(安定先生)为丹州推官,后移密州观察推官。丁父忧,举其族之亡于远者九丧归葬。服除,迁保宁军节度推官,治湖州州学。
《胡氏世谱·始祖文昭公总世表》也录:
辟(安定先生)为丹州推官,改密州察推。丁父忧去职,服除迁保宁节推。
两处表述,一种意思:胡讷离世,安定先生返回故里丁忧。守孝期间,他还将九位客死他乡的胡氏族人运回如皋下葬。安定先生重亲情,守孝道,可见一斑。
守孝一节,又引出安定先生与家乡如皋的渊源。不久前,大型纪录片《胡瑗》正式开拍。夏骏导演尤为关注安定先生在如情节。有人认为安定先生自幼离开如皋,负笈泰山,再未返乡。其实不然,为父守孝,安定先生回过如皋。从目前所见史料来看,这是安定先生一生当中最后一回返回故乡如皋。
那么,安定先生是何时回家丁忧呢?《胡氏世谱》记载,胡讷卒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安定先生时年34岁,回归故园。兴许家谱记述胡讷卒年有误,事实应不如此。《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作者蔡襄与安定先生几乎是同一时期的文人。《胡氏世谱·始祖文昭公总世表》也转述志文:安定先生于密州任职时,父亲离世。近代学人胡鸣盛,编写《安定先生年谱》也沿用此说:康定元年(1040),安定先生48岁,“移密州观察推官,丁父忧归。”庆历元年(1041),安定先生居父丧。庆历二年(1042),安定先生50岁,服阕。由此可知,安定先生年约半百,从密州(今山东诸城)回到如皋,守孝三年,又为九位族人下葬,可称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