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紫琅茶座

惜墨如金

□杨谔

成语“惜墨如金”出自宋代费枢的《钓矶立谈》:“李营丘惜墨如金。”李营丘即五代宋初时的山水画大家李成,喜画平远寒林,与董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元代山水画大家黄公望在《画山水诀》中详细地谈到李成作画时如何惜墨如金:“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作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惜墨如金后来也泛指写字、作文不随便下笔。我最早把这个词单纯地理解为是指写文章时删去废话、可有可无的字,用最简约的语言来表达。

读师范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逸马毙犬于道》的故事: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一日与朋友出游,见一匹马飞奔而来,踩死了一只卧于路中间的狗。欧阳修请大家描述一下所见。一位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又有一位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听后笑道:“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众人说那么你当怎样写呢?欧阳修说:“逸马杀犬于道。”语文老师接着叮嘱道:“你们以后写文章,至少要改上三遍。”毕业之后,我也写了一些不登大雅的文章,可能是我生性粗疏的缘故,发觉文章要做到“辞达”和“精练”,只改两三遍是不够的,有的文章需要放上几天后再改,与文章无关的、删掉了也不影响表达的字、词、句,都要毫不犹疑地删去。

与惜墨如金相对的是废话连篇、泼墨如水。废话连篇是应该坚决摒除的,而泼墨如水可以是一种风格或手法,须要辩证地对待。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有云:“李成惜墨如金,王洽泼墨渖成画。”“渖”古同“汁”。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泼墨》说:“唐时王洽性疏野,好酒,醺酣后以墨泼纸素,或吟或啸,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山石云水,倏忽造化,不见墨污。后张僧繇亦工泼墨,当醉后以发蘸涂之。”泼墨、惜墨,各有奥妙,画家性情不同,因此各有胜擅。泼者易生磅礴之势,惜者易成疏秀之骨。不唯作画,书法、诗文亦如之。泼毋滥,惜非吝;泼中宜见骨,惜中当含情;云舒云卷,收放自如。无论泼、惜,其要在本其性、本于诚,笔墨鲜活,有胆有识,如此方为高手。

赏玩古人法帖名画,数见卷尾有“惜砚中余墨而书(画)”字样,我自己亦有同样之习惯,即使搁笔了,见砚中尚有余墨,必用笔蘸干用尽方始放心。若见欲扔之废纸上尚有空白,又会忍不住再涂上几笔。信此亦“惜墨(纸)如金”之一种也。

2024-01-2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2061.html 1 3 惜墨如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