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村晚”。由三人组成的农民工乐队,决定在老家为乡亲们举办一场聚会,没想到得到了全村的支持。舞台不大,不过是当地一所学校的篮球场;奖品有点“土”,是家家户户最常见不过的熏鱼和腊肉;至于主角,他们是厨师、水电工、司机等,但在那一刻,他们共享村民这一身份……这两天,在湖南湘西的夯卡苗寨,这场特别的“村晚”备受瞩目。其实,不独湘西的苗寨,在河北承德隆化县和浙江温州等地的多个乡村,热热闹闹的“村晚”也正在或即将上演。村民们自己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既是组织者也是后勤员和亲友团,在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这片乡土上纵情高歌、尽情舞蹈,似乎要释放心中积攒了一整年的情绪。作为新年俗的“村晚”,正成为村民的一种集体仪式。也许平日里他们散落各处,做着不同的工作,但在“村晚”所对应的时空里,每一个“我”融合为“我们”,那种想要隔空拥抱的亲近感,难道不正是共同体力量凝聚的生动体现吗?而这种凝聚,不仅对当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作为一种象征,它还带给屏幕外的人们以持久的感动和激励。
——光明日报《“村晚”缘何备受瞩目》
有网友近日分享在某平台的购票经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用3个账号买同一航班同一舱位机票,价格各有不同,最多相差900多元,网友称“又是熟悉的大数据杀熟‘配方’”。该平台回应称,不排除为代理商价格投放错误或账号领取过大额优惠券。大数据杀熟,简单理解就是网络平台通过能够调用到的各类数据信息,以违背商业规律和商业伦理的方式,对消费次数多、忠诚度高、消费能力强的客户,以更高价格实现交易。近年来,媒体对这一现象屡有披露,也提出了不少应对建议,但网络平台往往不承认大数据杀熟也无收敛,这导致大数据杀熟虽人人喊打但人们对其又无能为力。面对大数据杀熟,人们不能一直被动挨打。针对大数据杀熟的互联网特质和技术属性,监管方面也应利用好大数据手段,对平台反向“画像”,从中发现苗头和问题。同时要研究对策,营造公平的消费环境,严肃查处以新技术、新手段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总之,找到治理大数据杀熟的要害并精准施策,让大数据杀熟不再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大痛点,是诸多人的共同期待。
——工人日报《大数据杀熟何时告别人人喊打却无可奈何?》
前有淄博,后有“尔滨”。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文旅部门都坐不住了,奇招频出,集体“卷”上了热搜。不过,刺激文旅消费不仅是打开大门那么简单,还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愿意来、留得住。最近留意到,全国各地纠治消费乱象、消费陷阱的案例多了起来。比如在沈阳市和平区,某早市一商贩卖鱿鱼片涉嫌欺诈,遭到消费者举报;在浙江杭州,一位博主揭露了一起黄金“鬼秤”事件;桂阳某米粉店被曝有“阴阳菜单”,“本地人5元,外地人10元”。在这些案例中,市场管理部门的反应非常及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涉事门店立案调查、闭门整改。这一系列案例,或集中反映了消费维权观念产生的微妙变化。在过去,对于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缺斤短两等形形色色的消费“套路”,人们总是颇感无力,很多时候自认倒霉。而在刺激文旅消费的背景下,人们对类似行为更加敏感,更加愿意“斤斤计较”,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的难得契机,甚至有望清理告别一些积弊已久的消费“潜规则”。让消费者信心十足地敢消费、愿消费,文旅消费市场向好态势才有坚实保障。加快优化消费环境,必将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潜力,发挥文旅消费的叠加乘数效应,为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不断注入新活力。
——南方日报《文旅不妨“卷”一下消费体验》
春节将至,年夜饭预订火爆。与此同时,“预制菜年夜饭”的话题也引起广泛讨论。无论是在餐馆还是在家里,预制菜都在“抢占”年夜饭的餐桌。时代在变,“吃”的内容和形式也在改变。预制菜“抢占”年夜饭餐桌,其背后有技术助力,也有需求使然,有其广阔空间。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预制菜所“抢占”的只是家里的餐桌吗?显然不是。从报道来看,一些餐馆的菜品也在被预制菜“攻占”。对此,不少消费者直言,如果到餐馆还吃预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确实,餐馆并非不能使用预制菜做年夜饭,而是不能“悄咪咪”使用。如果尽到明示、提醒的义务,则可由消费者自行选择;反之,隐瞒不报,用预制菜假冒现做菜,势必会给人上当受骗的感觉,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堂食,预制菜都应该是“放心菜”“明白菜”,让舌尖上的春节更有滋有味、更丰富多元。
——广州日报《烹好预制菜 增色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