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微雨卉新惊蛰始

□孙同林

惊蛰这个名字,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最生动、最传神的。蛰是藏的意思,惊即惊醒。惊蛰,古代也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的一个“惊”字,不仅让蛰伏的昆虫惊醒,也让世上的万物苏醒,它的到来,昭示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

“惊蛰起,雷声起。”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时间点在3月5-6日之间,此时,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

惊蛰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惊蛰一声雷,谷子堆成堆”。一声惊雷,凝聚着大自然的雨露,拂醒了冬眠的虫蚁,舒展了纵横的草木;鸟儿们舒展灵性的翅膀,掠过山峦水畔,停泊在春光里。蛰居乡村的人们,对惊蛰有着独特的情感。自古以来,农人很重视惊蛰,视它为春耕开始的节令。唐代诗人韦应物《观田家》说:“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的雷声,农人们听来,就像一颗期待生长的稻谷听着雷声。

在如东乡间,关于惊蛰的农谚很多,“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足见人们对惊蛰的看重。记得孩提时,农人已经扛着各种农具走上田野,有的平整冬翻的田地,有的给豆麦和油菜追肥,也有的在向地里撒草木灰,准备播种土豆、蔬菜、瓜果……辛勤劳作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如东乡间还有“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日阴”“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的说法,是说惊蛰前打雷,这个春天会遭遇阴雨连绵。而且,惊蛰前打了雷,这一年就会出现较多的阴雨天气,更适合种植水稻之类的农作物。今年,刚到雨水节气就出现了打雷天气,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这也是在提醒人们种植上要做好选择。如东民间还有“未蛰先雷,人吃狗食”的俗语,说的是惊蛰前打雷,预示这一年收成不好,是灾年,老百姓要做好抗灾准备。

我站在惊蛰的土地上,听它们细碎的低语,感受它们瑟缩了一冬腰肢伸展的喜悦。那些泥土下的精灵们,在黑暗中已沉寂了很久,它们正挣脱冬季的寒冷和萧瑟,一层层褪去灰色和晦暗的外衣,在雨水的润泽下,春雷的惊醒中破土而出,感受晨曦初照的光辉,感受生命重生的欢愉。在这样的春日,我们可以忘却很多的纷扰与抗争,可以不再紧迫与茫然,可以尽情地沐浴在春光下,以轻松和空闲的姿态穿越春天。

惊蛰,这个令万物为之苏醒为之沉吟的节气,在“润物细无声”的清晨,为人们亮起一束希望之光。

2024-03-0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5322.html 1 3 微雨卉新惊蛰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