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刻在碑文上的时光

□黄俊生

盐业的兴盛,带来了城市的崛起。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将射阳县东部靠黄海的一部分划出来,另立一县,称盐渎县。东晋时,盐渎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同样,南通城镇的形成,最早也是由盐亭盐场发展起来的。

刘濞修建了中国最早的运盐河,古运盐河并没有因他兵败被杀而湮废,相反,经过历朝历代不断疏浚、拓宽、增建、延伸,最终一直延伸到南通主城区崇川区,并向东抵达启东吕四盐场。相应地,其功能也发生变化,由单一运盐,发展为漕运、灌溉、排涝,成为连接长江与大海运输的大通道。后来,即清宣统元年(1909),将河名由邗沟、上官盐运河、南运河改名叫通扬运河。作为2000年来南通盐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亲历者,它催生了两岸城镇的兴起。

如果从今天的南通市区和平桥往西北步行十八里,就到陈桥街道西陲小村河口,河口村南距南通市区、西离长江边天生港老镇、北到刘桥老镇,各相距十八里,故称“十八里河口”。十八里河口是胡逗洲西北境最早成陆的沙洲高地,古称“老岸”。晚唐时,胡逗洲与北岸间尚存一条长江支泓,支泓从白蒲经由河口折东北向西亭、石港、掘港入海,可通海船,是通州与如东境内运盐河赖以浚通并流转通海十大盐场的主要自然河道。十八里河口就处在江河双流交汇要冲,左海右江,盐船皆经此过。

通常,被都市喧嚣抛却的是乡村,被城市文明遗忘的是古村落,但城市文化的根脉,往往不在都市里,而是深扎在古老的村落。没人想到,河口这么个小村落,竟然埋藏着南通城市久远文明的根脉。

1971年的河口叫南通县陈桥公社第九大队第九生产队,那年的秋冬之交,生产队开挖大寨河,一位民工抽罢旱烟,随手在一块露出一角的青石上敲了敲烟杆锅,准备起身再挖河。这本是个下意识动作,他却发现青石上似乎有文字,叫来人将青石全部挖出,抹去泥土一看,是一块墓碑,正面有“唐东海徐夫人墓志铭”楷书,四周纹饰是八卦图案、十二肖属动物图像和日月星辰,四个侧面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碑的背面有长达千余字的碑文。可以判定,这是一块古墓墓碑。但县里并没当回事,一个电话,便让南京博物院派人将墓碑拉走了。

这事传到南通一位文化人耳里,他立即派人奔赴南京,对刚刚入藏南京博物院、后来成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墓碑铭文进行拓印,这位文化人就是南通博物苑书记穆烜。拓印拿回来一看,吓了一跳,碑文居然详细记载了墓主姚氏家族,在唐末五代的半个世纪中,统兵占据江海岛域、设立建制的创业史。

难怪专家们会吓一跳,因为南通在宋代之前的历史基本无考,更没有实物佐证。狼山北麓园题名坡有一段摩崖石刻,被认定为南通最早的文字记载:

天祚三年□月十四日东洲静海都镇谒使姚存上西都朝觐迥到此。

南通史学家们对这26个字作了多种推测与考证,均不得要领,因是孤证。河口出土的墓志铭,与狼山摩崖石刻联系起来,互为印证,终于把南通建制历史捋出清晰线路。

《唐东海徐夫人墓志铭》(见题图)记载了徐夫人墓葬的位置:

葬于静海都镇管下永兴场王铎铺界新河北、永兴场运盐河东二百步,以安玄寝。

短短32个字,史料价值极其珍贵,它为我们留下了早期上官运盐河南北航道延伸开拓的十分重要的历史信息。唐末五代时期,永兴场的运盐河已有新老运河之别,所谓“新河”,乃是古运盐河自河口交界往东南延伸而开凿的运河。那时,河口所处的永兴场西北境已具村落形态,有了商铺,盐民们在此聚居繁衍,运河口岸商旅川流,十八里河口喧嚣鼎沸。

河口村见证了1000多年前运盐河开浚与贯通的历史,《唐东海徐夫人墓志铭》就是一部意义重大的文献史料,河口的地下,埋藏着南通城市文明史的发源和城市军事、政治、经济活动肇始的全部秘密。

据《两淮盐运志》所载,“如皋蟠溪古煮盐区,是两淮和江浙地区煮盐之始”。由汉至唐,如皋因大海东移而成内陆,蟠溪盐场不复存在,其盐场之首的位置,揖手拱让给处于今天河口的永兴盐场。那时的永兴盐场和运盐河,真个是囤银积雪、耸峙山岳,河口古津渡,呈现一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

来自苏州的姚氏家族,就于此时统治了南通半个世纪,几乎贯穿整个五代时期,《唐东海徐夫人墓志铭》如此记载:

(夫人)年十五,适于吴兴公。其先始祖于姑苏,蝉联位望,为代所称。其后枝分派引,从宦过江,佐唐、吴二朝,历官四世,镇东陲江海之奥府,静边鄙,安民庶,务耕桑;复竭家财赡义勇将士一千人,设官吏,烈将校,上佐国家,己安边地;司煮海积盐,鹾峙山岳;专漕运,副上供。此公家世之绩业也。

夫人十五岁时嫁给吴兴姚公。姚公先祖在姑苏兴家,地位与声望为世代颂扬。后来姚氏家族分出一支,举家随任,迁往江北。辅佐唐朝和吴国,四代为官,守卫江海东疆物产丰饶的重镇。肃清边远地区,安抚民众,发展农桑;祖上招募兵丁千人建立军队,设置官吏,选拔将官,对上辅佐朝廷,对下安定边境;执掌海水制盐生产,海盐堆积如山;办理水上运输,向国家交纳盐粮物资。这是姚公家族的业绩啊。

唐末五代,是处在唐宋两大统一王朝之间的一个短暂分裂时期。907年唐朝亡,960年赵匡胤建宋,中间的50多年,史称“五代十国”。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分裂动荡时期,版图破碎,战乱频仍,经济萧条,地方藩镇割据,民众苦难深重。姚氏家族任它沧海桑田,时事变化,东风来向西倒,西风来向东倾,在风雨飘摇中稳稳把持南通地方政权,直至周世宗柴荣攻克静海,姚氏家族才退出历史舞台。

后周显德五年(958),柴荣设通州,下辖静海、海门二县。静海制置巡检副使王德麟征发民夫,兴筑土城,由是,南通遂有城矣。其时,徐夫人已去世多年,她把历史的一段隐秘藏匿于地下,诚如其墓志铭所云:

惊埋玉而地厚,将刻石兮天长。

《南通传》连载第四章 通济天下:因盐而兴的黄金水道

2024-03-0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5323.html 1 3 刻在碑文上的时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