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彦云
最近,有个“硕士学历二胎宝妈投84份简历面试为0”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这个故事折射的不仅是关于全职妈妈再就业的个体困境,也促使社会对当前的育儿环境、女性职场环境进行反思。
当前,我国在婴幼儿喂养、照护和教育方面的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未能跟上育儿理念发展的步伐。过去单纯依靠老人帮忙的“隔代”养育,在新形势下发生了变化。很多女性在孩子低龄阶段,只得放弃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职业生涯,成为“全职妈妈”。全职妈妈担任着养育孩子的全职角色,几乎每件事都得亲力亲为,而且还面临产后生理、心理的巨大落差和调适,是非常艰辛不易的。韩国有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得到很多女性的共鸣,正因深刻反映了这样的困境。女性在家带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劳动,在时间、精力、体力上辛苦付出,“全职妈妈”首先需要得到来自家庭最大限度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如今身处知识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加上就业环境的变化,全职妈妈如果脱离职场时间过久,未能及时学习工作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重返职场时,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过去的年龄、专业优势很可能变成劣势,必须要有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冲击的准备。这时,除了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益团体,要在全职妈妈重返职场时,提供更加精细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发展离不开用工成本的降低,因此对于女性尤其是想再就业的全职妈妈的隐形就业歧视不可避免。单纯号召用人单位具备社会责任心,去承担女性员工因生产、哺育所增加的用工成本,显然不是治本之道。只有从顶层制度层面,采取根本性的激励举措,使用人单位不仅不用担心招聘女性员工会增加用工成本,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福利优惠,才能创设真正公平合理、维护女性权益的就业环境。
面对不断走低的生育率,改善育儿环境正成为社会的共识。提供让妈妈无后顾之忧的普惠托育服务,可以使更多女性不必在个人职业理想与担任全职妈妈这二者之间,进行艰难抉择。近期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侯贵松就提出了“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的建议,包括健全托育支撑政策体系,加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大力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社会力量兴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规范产科中心、月子中心和保姆市场的价格范围、服务标准等等,就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建设性。可以说,用普惠托育服务助力全职妈妈再就业,既符合女性实现职业理想的个人意愿,也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