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江海文学

一代俊才 献身大生

讲述百年朱家的故事,自然要从朱俊才说起。

1895年,中国近代史上风雨飘摇的一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了更多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在此民族危亡之际,一些有远见的士大夫,为了堵塞漏卮,挽回利权,产生了强烈的创办和发展民族工业的动机。

这一年,张謇辞官下海经商,以“总理通海一带商务”的名义,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探索实业救国之路。这条路,张謇坚韧地走了31年。他一手创建的大生实业,至今已走过129个春秋,历经风霜雪雨,尝尽酸甜苦辣。

1903年,张謇在唐闸创办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求贤若渴的他,从上海请来朱俊才的舅舅施凰鸣,领衔操盘大达内河航运板块。1911年,朱俊才的父亲朱德荣投奔大舅哥,第一次来到南通,成为大达内河轮船的老大。不久,他们全家搬到南通来住,朱家人的南通之旅自此启航。

1904年,朱俊才出生在当时还叫沙洲的张家港锦丰一带,7年后随父来通。1920年,经大生高管徐陶庵介绍,16岁的朱俊才进了大生纱厂。入职后,朱俊才沉稳干练,任劳任怨,深得大生高层赏识,从车间领班、后纺科长岗位一路提擢,直到负责纱厂行政事务,成为大生股肱之臣。

在大生,朱俊才经人牵线,遇到他一生的挚爱鲍桂凤,双方结为秦晋之好。1911年出生在浙江镇海的鲍桂凤,父亲鲍炳财是建筑设计师,曾参与设计过大生副厂烟囱等建筑。1913年,她随父亲从上海虹口来到南通唐闸,从此与这片江东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她早年也在大生务工,嫁给朱俊才后,因为孩子多,家务重,便辞职回家相夫教子。

1938年3月17日,南通沦陷。1939年,日军强占大生纱厂,工厂被迫停产。此时,朱俊才鲍桂凤的5个子女已出生。为了养家糊口,朱俊才跨江去沪谋生。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南通,继续效力大生,出任大生纱厂庶务科长一职。庶务者,乃指各种事务也。一生勤勉的朱俊才“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大生纱厂的大小事务,他事必躬亲,鞠躬尽瘁,赢得纱厂上上下下的尊重,特别是大生纱厂经理、张謇之侄、张詧四子张敬礼的认可和器重。

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关于朱俊才的记述不多,但分量却不轻。方志学者沙锦程在《南通解放纪实》一文写道:南通城解放前几天,地下党南通城工委负责人陈永新两次约见大生纱厂“大内总管”朱俊才,共商护厂大计。

2024-03-2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7992.html 1 3 一代俊才 献身大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