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九华山百岁碗

□安铁生

我喜欢旅游但国外未去过,二十多个省市里“一二三四五”是我的主要足迹,即一条长城(两次)、两大瀑布(黄果树、壶口)、三大名楼、四大佛教圣地、五岳,去得最多的是安徽省九华山,我竟登临了五次,每次都让我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126岁的应身菩萨真身像。据说明万历年间有一位无瑕和尚,自幼出家五台山,云游天下后来到九华山,在东峰之巅结茅为庵,苦心修行,活到一百二十六岁。圆寂后三年尸体不腐,僧人们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其肉身装金供奉在百岁宫里。崇祯皇帝得知后封他为“应身菩萨”。虽然其形体与正常人相似,但瘦骨金身长寿气度让人们震撼。

2021年6月30日,我收藏的“南通寿字碗展”,在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创办的“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展出,原南通市副市长、现市旅游协会会长朱晋,中国人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等参加了开幕式并讲话,这是对我极大的支持和鼓舞。我是中国寿字碗专项收藏第一人,这次寿字碗专展在中国来说也是第一次。“九华山百岁宫”碗当然是我钟情之物,现代新近的我竟收藏有六只。

在查找“九华山百岁碗”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历史悠久。是中国寿字碗中的佼佼者。传说在明末崇祯年间,瓷都景德镇街上来了一位肌瘦的僧人,脚着草鞋,身披红色袈裟,绕街敲着木鱼,向各家瓷厂一步一点头。这木鱼一连敲了三天三夜,直敲得人心烦躁,纷纷议论这和尚是不是疯了。第四天,镇上一位厂主忍不住扯住和尚问:“师父何事连敲木鱼不停?”和尚合掌闭目言道:“我乃九华山百岁宫募化僧,希求一碗以渡众生。”厂主谓之小事,让他提出花纹式样。和尚念声无量寿佛,提笔在碗坯上绘出蓝色花纹,写上“九华山百岁宫”字样,投入窑中,合掌叩首而去。说也奇怪,到了开窑那天,窑中射出神光异彩,一窑4000只瓷碗全都烧上了“九华山百岁宫”字样。厂主一看傻了眼:这样的碗卖给谁?干脆送到九华山百岁宫找老和尚要钱。厂主带着店员来到百岁宫,僧人们都奇怪地说:本庙没有人到贵厂化碗。厂主不信,楼上楼下、殿前、寮房跑了个满头大汗,也没找到那个化缘的和尚。这时,一店员气喘喘地跑来报告:“那和尚正在楼下石洞中打坐哩!”厂主跑去一看,可不正是在镇上连敲三天木鱼的和尚吗?厂主指着应身菩萨说:“就是他!”百岁宫的和尚见此情形,主意来了,连忙向厂主合掌施礼说道:“祝贺施主与菩萨结缘。今日施主有缘,得菩萨募化,巧结佛缘,胜造七级浮屠。施主如能皈依佛门,定享洪福。”厂主一听,连忙顶礼膜拜,表示愿献一窑之碗,供菩萨引渡众生。从此,“九华山百岁宫”字样的瓷碗,被人们尊称为“百岁碗”或“应身碗”,成为善男信女乞求之宝。此传说与传统和中国寿字碗兴起于明朝之说是一致的。不知九华山百岁宫内或安徽省,有无明清民国的百岁碗存藏?我很想花稍高价买到几只。

根据资料,我见到的较早九华山百岁碗是20世纪50年代的,其外形与我们平常吃饭的碗大小一样,做得有些粗糙,这是那时即我儿时用碗的普遍情况。且上面的红色荷花、黑色字体全是手绘手写。其碗侧主面是一个大行书佛字,下画有红色小荷;两边右为“增福增寿”、左为“消灾延寿”(竖写隶体)。另一面为横写行书“九华山百岁碗”。整体看字迹潇洒,为学过碑帖有书法功底者所书,也提高了其档次。碗底有“中国九华山佛国瓷厂”行书,说明这是地道的九华山佛家产品。最值得一说的是,其碗内中心盖有稍大的正方形章,“万年禅寺百岁宫应身地藏菩萨藏宝印”,且这十六字外有两条细龙围绕,更觉端庄大气美观,这在古今寿字碗里是少见而很珍贵的,可惜口沿的小残缺,只能说是白璧微瑕吧。

另外我还看到有青釉直口大兴百岁碗,为薄形莲花环绕的图案;有竹制九华山开光百岁碗,独具山野风味特质,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证物。而今我收藏有镀金、银、铜、锡、牛角漆器等百岁寿碗盘,当然最多的是瓷质的,有数百只之多,虽各具形态,但九华山百岁碗是最具地标佛教特色的。如果能把九华山从明代开始,至清代民国,至新中国建国后,不同时期的百岁碗都找出来,集中探讨系统研究该多好。在全世界人民日益重视健康长寿的今天,探讨保护好闻名全国的“九华山百岁碗”,并继承发扬光大,有着更深的意义。

2024-03-2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8125.html 1 3 九华山百岁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