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创新船舶产业 激活“蓝色引擎”

□黄千千

上月底,全球首艘压缩天然气(CNG)运输船印度尼西亚籍“巴鲁娜诞辰”轮,在江苏启东中集太平洋码头交付开航。该船填补了海上运输天然气形式的空白,也为将来氢气的海上运输作出有益探索,它所诞生的这块热土便是南通的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可以说这里是我们江苏造船产业版图上的重镇,为海洋能源开发提供了诸多“深蓝利器”。

制造业之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之于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对于“要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的南通来说,就要靠做大海洋经济来发展,向海图强、逐梦深蓝。

说到海洋离不开的就是船舶产业。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过去10年,启东海工园已驶出69个“世界第一”“国内首制”,产品覆盖全型号多领域;近年来,更是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寻求突破,船企超半数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赋能,科技驭海。正是在这些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下,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产业乃至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快步走向中国创造。从“链”而上,阵痛后狠抓产业链高效发展。2017年之前,全球船舶海工产业处在低迷、遭遇重挫的逆风局,但启东海工园发展已逐步平稳,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做好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狠抓链上企业发展运行。海工园的破浪前行,其实也是我国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船舶海工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每个企业只有做好自己专长的那个环节,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深耕,才能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既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应加快绿色船舶、智能船舶、深海采矿等前瞻性领域布局,推动构建优势互补、良性竞争、融通创新的产业格局,实现市场资源共享、生产要素资源共用、产业链上延下伸,推动船舶工业驶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奋进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离不开精气神,南通恰恰是这样一方充满激情的热土。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可以看到掌控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化产业背后,一群深耕专业、默默奉献的“隐形”冠军,积极发扬着工匠精神。2023年“科创江苏”企业创新达人和企业创新达人宣讲代表、“最美科技工作者”、南通市科普带头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产业工人作为制造业的“螺丝钉”,应争当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忠诚实践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创新意识、扎实的工作作风,锻炼自我、成就自我;争当创新驱动发展的开拓引领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主战场,迎难而上、奋勇争先。

2024-04-16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69897.html 1 3 创新船舶产业 激活“蓝色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