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阅读

在鸟的世界翱翔

□展颜

看了朋友的推荐,跟着买了本很漂亮的书,《群鸟嘤嘤》,明黄色的底色,封面及封底皆绘有彩色斑斓的鸟。

书名灵感来自《诗经·小雅》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嘤,形容鸟的鸣叫声。

这是本关于法国皇家植物园的鸟类图鉴。编者布封,是18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他从32岁起担任皇家植物园主管,潜心研究自然界知识,一腔豪言壮语喷涌而出:“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那些古人浅尝辄止的自然造物,我要统统研究个遍!我要阅尽世上的鸟儿,为它们一个个命名、一个个作画,亲手记载它们的壮美、灵巧和聪慧。我要搞清楚它们生理构造的奥秘:歌声为何动听、飞行为何轻盈、迁徙为何准时、鸟巢为何精巧、羽毛为何美丽、记忆为何高明……只要鸟儿仍在四季忙碌、春来冬往,仍在枝头嘤嘤鸣唱,我就一天不停下手头的工作。没人能拦住我!”

在极度自律的内驱力引导下,布封耗尽毕生精力,从马达加斯加到圭亚那,从中国到瑞典,从海底到山巅,在世界范围内搜集了无以计数的矿物、动植物标本,为整个自然界分门别类,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时间,完成了四十四卷的《自然史》全本,其中九卷为鸟类部分。巨著《自然史》为后代博物学家在自然界方面的研究带来深远的影响,达尔文亦是布封的拥趸者之一。巴尔扎克也非常崇拜布封,盛誉他为“自然界最美的天才之一”。如今,在法国皇家植物园里还能看到纪念布封的铜像,底座上写着:“献给像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在中国,也不乏布封的欣赏者,他的多篇自然散文比如《松鼠》《莺》《天鹅》《马》都被选入了小学语文教材。

作为一本鸟类图鉴,自然也离不开绘者的努力。布封认为鸟类之美必须经由绘画才能触及人心,于是和版画家弗朗索瓦-尼古拉·马蒂内合作,为《自然史》鸟类部分制作了精美插图。马蒂内本职为法国工程师,同时也是鸟类学家、版画家。他的鸟类画对于现已灭绝物种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翻开《群鸟嘤嘤》,不禁脱口一句“哇,好美!”马蒂内的绘画美轮美奂。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鸟儿,被定格在金色的框架内。明亮的色彩,精美的印刷,使得这些栖息在树枝、岩石、草地或者小丘上的鸟儿们,个个像国王一般神采飞扬、闪闪发光。

出彩的绘画效果,首先得益于布封采集来的标本。全书总计收录536幅图版,共32目、133科、600余种鸟,99.99%是我所不熟悉的鸟类品种。布封给每只鸟都命了名,位于每幅图画的上端。每个国度因气候及生长环境的差异,各自拥有不同的鸟类。要涵括全世界范围内的鸟类,尽量使其完整化,单是想想就知极其不易,何况是在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18世纪。布封做到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万事不负有心人”。

马蒂内的版画制作通常分为五步:作画、把画刻在铜版上、刷墨水、印在纸上、手工上色。作画之前,他精心研究鸟类的正确比例和自然习性,尤其强调姿势的重要性,以便帮助读者进行识别和分类。而那些常被人忽略的细节,比如醒目的瓣蹼、啄木鸟健壮的趾、鸻鹬类不同的夏羽和冬羽、趋同演化的毛脚燕(燕科)和普通雨燕(雨燕科)、极乐鸟的舞姿等等,马蒂内也尽量予以真实地还原。绘制一只鸟可能不难,但绘制600种鸟,且有不少鸟属于同一科,本身差异不大,如何画出它们的不同,不仅需要仔细观察细微的区别,还要通过不同构图及道具、姿态的不同来彰显区别。因此,马蒂内的鸟图成为鸟类插图史上的一个高峰也就不言而喻。

由于《自然史》完成于18世纪,当时人力物力财力不如今日充沛,故而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性的描述。后浪出版公司此番在编译时做了巨大的前期整理及修复工作,剔除出绘制错误、重复或者非鸟类的生物,还有一些因时间久远导致污渍辨识不清的图片,亦修正了布封关于标本产地及命名错误的部分文字。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群鸟嘤嘤》厚达570页,不但贴心标注了鸟类的中文名和拉丁名,并用星号表明中国可见,用符号标明该鸟种的濒危等级,由低到高分别是无危、近危、易危、濒危、极危、野生灭绝、灭绝。且列入几张鸟类部位结构图,帮助读者了解鸟类的身体构造。

作为一名初级鸟类爱好者,我视此书为入门级的宝藏书。鸟类不似静止不动的植物,可以任由你左看右看左拍右拍。鸟儿们扇动翅膀在眼前倏忽出没,单凭肉眼只能看出个轮廓,根本没有可能研究到细节。更何况,我们视野有限,又如何能广泛得知异国他乡的奇异鸟类呢?所以,此书对我的意义是帮我认识到鸟类世界的精彩,也使我与曾听说过的一些鸟类进行了第一次纸上相逢。此外,《群鸟嘤嘤》亦可作为一本绘画范本,假使以后我学国画,亦可临摹书中的鸟儿。

2024-05-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3071.html 1 3 在鸟的世界翱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