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莉
周末两天把马伯庸的新书《食南之徒》读完了。读马亲王的书总是这样迫不及待,讲故事的天花板就数天才的小说家。他笔下的小人物血肉丰满、神情毕现,虽然都如历史中的一颗砂砾,却好像随时出现在读者面前,露出狡黠的小眼神。
是的。很多时候,你会从这些小人物身上看见自己。比如《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是个忠厚老实的基层公务员,职场奋斗十几年,好不容易攒了个首付想在京城长安买个小房子安家,结束长途通勤之苦。去寺庙借贷,结果人家故意把利息算错,变成了高利息,幸而他数学好,一眼识破。成为房奴的他在职场不敢轻易反抗,把没人愿意干的难活苦活接下来——去五千里之外的岭南运输新鲜荔枝回京,那时既没火车也没汽车。发挥自己数学好的特长,凭借聪明才华一次次化险为夷,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圆满完成。当时就觉得这本书会被拍成影视,果然电视剧已经开拍,雷佳音演李善德。现代人多数皆做过房奴,知道其中滋味;老实人在职场被拿捏,再绝地反弹也不少见。从古到今,不变的是人性。
马亲王对岭南情有独钟。如果说将岭南的新鲜荔枝运输到长安,只是勤奋打工人李善德被逼无奈之下的壮举,那么《食南之徒》的唐蒙,已经从岭南美食入手,开启了美食与冒险之旅。后记中作者说此书的灵感是受《史记》中的《西南夷列传》中一段真实记载启发,因一种叫蜀枸酱的食物而被灭国。仅看史书上一小段文字就能写出一部精彩纷呈的长篇小说,赋予主人公唐蒙活泼泼的灵魂和吃货的英雄本色,这独特的角度恐怕也只有天赋异禀的小说家才会具有,当然,对于酷爱历史的马亲王来说,中国浩瀚的历史是取之不尽的写作泉眼吧。
故事主要讲述吃货小县令唐蒙,胸无大志,工作上从不打鸡血,整天研究各种好吃的。于是,把自己喂成一个圆滚滚的大胖子。吃完唐蒙弄来的烧仙草,连他的属下都在想“如果每日都能这么吃,确实要比做官开心多了”。唐蒙就像现如今一些躺平的年轻人一样,不求上进,上班摸鱼。听说有活要干,他便推三阻四、倒地装病;一说要吃美食,便眉飞色舞、干劲十足。他很聪明,能精准把握上级的考核尺度,做县令五年,既没升也没被贬职流放。仅这点而言,他是了解人性的。而他之所以早早看穿一切,是因为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到家族时,见识过人性的丑恶,如果不是当时好吃的他在厨房躲过一劫,也早已命不保矣。确实,每个小人物,如果没有一点生存的智慧,不懂人性,在职场怕也是寸步难行。
就这么一个自带喜感的胖子,按理说就应该在小县城中混吃等死一辈子了。可是他因食识人、会画地图(所以说怀才如怀孕,根本藏不住),于是阴差阳错地成了“大汉使者”,被迫跟随中大夫庄助去南越国一探“越王称帝”虚实。在南越,由甘蔗小姑娘的一罐美味枸酱引发了一系列事件,自此,他无意中卷入南越的政治斗争旋涡。这下唐蒙彻底躺不平了,为自保为救人,唯有支棱起来。
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很多食物与我们现在的叫法不一样。比如他们说的离枝,就是现在的荔枝。胥余果呢,就是椰子。小说借美食的外衣,包裹一个让人伤心的内核。南越左右丞相两派相争的宫廷阴谋到底谁是真正的推手,三年前武王赵佗之死的真相与背后一系列的谋杀案究竟有没有联系,宫中背锅遇害的厨娘即从小卖酱为生的甘蔗母亲,她到底死于何人之手……
就像李善德只相信数字,唐蒙则始终坚信只有食物不会骗人,在美食面前,人会露出本性。他利用自己的美食天赋与直觉,进行各种推理,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抽丝剥茧,挖下一个个坑,让坏人主动跳下去,然后,逻辑完美闭环。唐蒙仿佛成为朝堂两派斗争的侦探,一个口若悬河的纵横家,风头一时无两,以至于庄助都对他起了崇拜之心。
看似成功地阻止了南越王称帝。然而,终究还是上了当。在回汉的途中,他们终于恍然大悟,“土人固然反汉,秦人也未见得亲汉,他们只想维持现状,居中渔利而已。”利益才是南越国两派相争的终极目标,至于平民百姓,只是草芥而已。他们离开不久,甘蔗就被残害。
为兑现对甘蔗的承诺,唐蒙实现了君子报仇、二十年不晚的愿望,他修好路后带兵出征南越。南越国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国家会毁在一个吃货手里。
而当初只想躺平的胖子,一旦支棱起来,就如利剑出鞘,所向披靡。这一点,大概唐蒙自己也没想到吧。小人物在滚滚烟尘中,用他们的善良与才智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筑成我们的来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