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通吕水脊末端小镇

□沙屿人

历史上的通吕水脊,形似百里巨龙,劈波斩浪,由南通唐闸、天生港一带,向东南延伸至黄海之边,末端称“廖(料)角嘴”,因建有龙皇庙,故又俗称“庙角嘴”。

廖角嘴在廖角,即吕四镇东的古秦潭,秦潭又名“秦团”,其名由明清防倭入侵的“巡团”驻军谐音而来,在当地方言中,“潭”与“团”音同字异。即先有廖角、廖角嘴,后有秦潭之名。“廖角观潮”是吕四的十大名景之一。后廖角嘴和龙皇庙坍入大海,只留下旧时廖角分潮的传说、海神庙旧址及张謇所建挡浪墙的部分遗迹。

廖角嘴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特殊的功能,把东侧之水一分为二,也即廖角分潮:左为滔滔黄海水,右为滚滚长江水,海水重、江水轻,因而水位左低右高,又因“廖角涨潮马跑”,形成蔚为壮观的“倒天潮”,潮水看似向西,实际回头向东。又有千姿百态的“海浪涌日出”,这是更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大江南北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地前来一饱眼福,明代李梦周等留下“奇流分海角”“一源争入倒天潮”“天际纪盆看晓日”等佳句。

海神庙又称“天后宫”,在秦潭西头甲岸堤上,为1768年乾隆皇帝所敕建,并题书“灵彰海晏”四字。

1901年张謇重修海神庙,一为顺民俗,二也可作为兴建通海垦牧公司的办公地点和住宿处。因为它处于吕四至海复的中点,张謇对此多次进行修缮和扩建,并曾题书“与天无极,大海不波”,又作《吕四海神庙》诗一首:海神庙前新月明,秦团圞外海潮生。当年约与听潮者,尘土墙头有姓名。20世纪40年代,海神庙被日冦拆了建碉堡,现今庙址仍可见。

挡浪墙是张謇1905年为保护吕四东部田地及所垦八个堤而建,有土墙、板堤墙、水泥墩墙三种结构,由于该墙处于风口浪尖正面,年年受损年年修,1941年记录总长为1479米。它是全国“三大名挡”之一(另二挡是新疆挡风墙及古长城挡匈墙)。本人五年前实地丈量时,挡浪墙只剩下了约455米。

挡浪墙在防坍保地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群众说:挡浪墙胜爹娘,保护陆地有棉粮。现今挡浪墙处已修建为张謇垦牧公园。

一九四九年前的秦潭小镇徒有虚名,乃是草荡一片。有民谣“野鸡天上飞,兔子荡里钻,草屋拾来间,常常去讨饭。”如今靠渔业致富,旧貌换新颜,成为吕四港镇继天汾后第二个现代农村集镇。

海岸线东移,秦潭周边成为新兴工业区,有大唐电厂、华锋纤维等央企,并与吕四渔港、通州湾连为线,还有多个火车停靠站,公路、铁路、海运四通八达……

2024-06-2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7107.html 1 3 通吕水脊末端小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