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杰
据报道,近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我市企业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其中,由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由江苏省如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参与的“电流零点主动调控的电弧开断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南通励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参与的“食品生物制造工业菌种高效选育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我市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把科技创新摆在推动发展的核心位置,持续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扎实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化、科技创新产业化、创新体系生态化,创新导向更加鲜明,组织推进更加有力,发展成效更加明显。创新是南通奋进“下一个万亿”、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核心动力,需要我们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不动摇,更加主动、更大力度、更加务实抓好各项工作。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企业是创新主体和原动力,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同各高校、科研院所协同推进创新,建立合理的产学研利益分配和风险控制机制;我市作为上海“1+8”大都市圈中唯一的长三角北翼城市,要积极融入和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主动强化与上海、苏南等地区协同联动,坚持将科技创新始终作为跨区域合作的头版头条,推动共建一批深耕科技创新的合作园区;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实施梯度培育,让更多经营主体成为创新主体。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人。政府要多措并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的创造力;注重引导企业会同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多方参与的创新人才培育共同体,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和团队。还要主动拆除制约人才创新活力的“有形无形的围墙”,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政府要为企业家改善优化生存发展条件、法治文化环境,让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尊崇企业家精神蔚然成风。
营造科创生态环境。牢固树立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围绕构建以六大产业集群为主体、16条优势产业链为主线的具有江海特色和竞争力的“616”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不断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环境。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通过深入研究制约创新作用发挥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以创新、质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励全市大力弘扬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张謇企业家精神,大力培育企业创新文化,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