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眉
春天允许所有的事情都发生,梁山不许一件事情不发生。凡是宋江想要赚取的人,吴用都用诡计把他们赚来了。凡是宋江想要发生的事,吴用都昧着良心让它发生,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还有很多云遮雾障的东西:晁盖是谁射死的?花荣咋就成了宋江的铁粉?扈三娘王矮虎,这对CP婚后感情生活如何?招安反招安,两种路线就没有斗争?所以对我来说,于斯写《大话水浒》是极有必要的。它形成了一种与古典对话的关系,试图在观念上跟《水浒》进行跨时代对话。情节,人物,互文,呼应,凹凸,镂空,透雕。无论你有没有读过《水浒》原著,无论你喜不喜欢《水浒》原著,你都可以看看《大话水浒》,非常有意思。
小说直接从林冲切入。确切地说,是从宋江给林冲送来一个女人开始。细节非常充沛,一下子就把人带进去,像推开了一扇门。越到后来越精彩,爆发出惊人的想象力,天马行空。
和《水浒》原著对话,不见得就是因为于斯没凡俗烟火的经验。换言之,借助原著也好,不借助也好,想要写得出彩,还得靠凡俗烟火的积累。于斯《大话水浒》全是由细节堆积起来的。
和一本家喻户晓的古典对话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继承它全知全能的写作视角。你知道,现在的人写小说,是很忌讳全知全能的。但是和《水浒》对话,自然就承袭了它的视角。
视角归视角,顶让我佩服的一点就是它贴着人性写。去凡俗烟火里找也好,和古典原著对话也罢,于斯呈现的是“人”。宋江、吴用、公孙胜、林冲、花荣、王矮虎、扈三娘,都是活生生的人。
在于斯的世界里,林冲是个文明人,具有完美的现代人格,无刺可挑。这个人是受戒的,他受的戒,是制度,制度就是林冲的戒律。仁慈的于斯让他得到了理应得到的幸福。宋江虚伪、狠辣,所有的梁山人都是他的工具,但是此人最后有类似失心疯的症状,被朝廷毒死了。吴用因为见识到宋江的狠毒,不得不为其所用,表忠心,死心塌地,最后一根绳子结果了自己。公孙胜,智慧,正直,林冲的好兄弟,和林冲一起,查出了放箭射死晁盖的人是花荣。花荣呢,是个悲剧,工具人,他是宋江射杀晁盖的工具,也是弓箭的工具,仿佛是被箭利用着杀了一个又一个人。
于斯的人物形象个个鲜活。王矮虎、鲁智深、白胜、李俊、扈三娘,各有各的性格。鲁智深,至情至性,重情义的好汉子。白胜,为了给晁盖报仇,不抛弃,不放弃。这些人,都是具有健全人格的现代人。
王矮虎是个好男人。作为丈夫,他是负责任的。除了矮一点,好色一点,也没别的毛病。尤其是他在宋江面前,葆有着极其清醒的政治方向和认知,想方设法保护扈三娘,为了她,王矮虎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一个男人,可以不帅,可以不富有,可以有各种缺点,唯一不可以的,是没有方向感,对这个世界认知模糊。王矮虎在政治上是非常清醒的人物。扈三娘配不上他。
正如封面的设计一样,《大话水浒》的情节围绕着招安反招安,到了后半部分,爆发出惊人的想象力,让人拍案惊奇。宋江挖河,扈三娘观察河水,林冲成功突围,到海外建立了世外桃源,这些都是非常出奇的想象力。老实说,就是因为这些情节才激发了我的阅读快感。有一个中午,我熬着没睡午觉,只为早点看到结局。虽然说,也许这些情节就是麦家序言所说的那样,“不逻辑”。我愿意为这样的“不逻辑”买单,花我自己的时间以及多巴胺和内啡肽。
没写成大悲剧,这是于斯的仁慈。也许喜剧会因为一时的仁慈,使读者称心如意,然而悲剧却会在人的灵魂留下一道闪电,读者的灵魂将会有一段时间带着闪电的裂缝活着。无疑悲剧是会更伟大的,因为,更具批判性。
当然不是没有瑕疵。比如,鲁智深之死,就写得马虎了些。花荣射杀晁盖,心路历程我还是觉得不可信。后面的情节惊艳是惊艳的,推进是否太快了呢?这些都是我的感觉,我的感觉不一定对。
如果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具有现代人格认知和价值观的人,《大话水浒》会成为你的心头好,你会为林冲的胜利而欢呼。毕竟,我们人人都有可能是林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