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鹤
梅雨时节家家雨,雨天环行南通濠河,信步长桥,桥畔的大理石“长桥记”碑有些模糊。繁华喧嚣的南大街,长桥下河水潺潺,光阴就这么溜走,不远处的陈实功像着实有些寂寞。
一
南通俗语云:长桥不长。意思是虽名长桥,实则不长。其实这句话应该是近世好事者附会而来,历史上长桥为南通州南门外濠河上最长的桥,原名通济桥,老百姓习惯叫它长桥。
历代《通州志》均有记载,这座桥建于元代,只是时间稍有差异:最早在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1264—1294),最晚到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70),跨度也不算大。长桥原有十余米,当时属实是算长的了。
嘉靖志载:至元二年郡人周茂等构木为之,成化间知州傅锦易石。万历志载: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州曹金重建,三十三年副使李天宠因倭寇去其穹石,仍架以木。由此可见元代长桥初建时为木桥,成化年间知州傅锦改为石桥,嘉靖年间因防备倭寇,副使李天宠除去桥上的石板,仍然架木板,平时供通行,倭寇来犯抽去木板。康熙志、光绪志又载:天启元年易石。倭患除后,天启元年(1621)又重新铺设了石板,长桥又恢复为石桥。天启年间的修桥人大有来头,为名医陈实功。
光绪州志附录了刘名芳《丛谈录》一则,记录了天启元年重修长桥的故事。南通州名医陈实功医术精湛,江苏巡抚慕天颜母亲生病,遍访名医却久治不愈,延请陈实功为母亲治疗。未几,陈实功治好了慕巡抚母亲的病,巡抚重金酬谢,陈实功坚辞不受,只希望能把通州濠河上的长桥恢复成石头桥。慕巡抚应允,并留陈实功在苏州小住月余,等他回通州后,长桥已复建为石桥,这就是后世所熟悉的长桥。1968年,长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1996年南大街拓宽改造,长桥重建,更名“中远桥”,旁边立陈实功塑像,老百姓仍称长桥。
二
清光绪年间某日,直隶通州如皋县掘港场陈家大门堂迎来了一位贵客,通州知州前来拜访陈家大门堂的主人。通州自雍正二年(1724)升格为直隶州后,行政上等同于府,知州为正五品,高于掘港场上级如皋县知县的正七品,掘港场老百姓平日里能见到的官也只是正八品的掘港盐场大使,正九品的如皋县主簿以及正四品的掘港营都司(清代重文轻武,都司地位不及知州),知州老官爷来此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
数月前,通州知州母亲患病,此病来得蹊跷,通州医家竟然束手无策,有人推荐掘港名医陈先生。陈医生至通州果然手到擒来,治好了知州母亲的病。知州甚是感激,赠以千金,陈医生拒收,知州母亲认陈医生为干儿子,两家结了干亲。某日知州特地来掘港看望干兄弟,恰此时陈医生出诊轿子要从门堂出来,知州轿子要进门堂,陈家门堂狭小仅容一乘轿子通行,两个轿子顶在一处进出不得。医家救人要紧,知州连忙让到一边让陈医生先走。后来知州特命陈家可拓宽门堂,可容双轿进出。因陈家当时只是普通人家,按清制门堂只能有一轿宽,陈家十分为难。知州询问陈家祖上可有功名,陈医生答祖上曾有人入京师国子监学习,这就好办了,遂题“岁进士”命制匾额,陈家顺理成章把门堂拓宽,可供两乘轿子对行。
陈家大门堂位于掘港西街砖桥口西约四百米,坐北朝南,有门堂、照壁、敞厅、穿堂、正屋、花园、厢房共有三十余间,在掘港诸多大门堂中鹤立鸡群。1959年陈家大门堂部分房屋被征用为居民食堂,后花园被作县印刷厂厂房。1980年,落实政策,房屋归还陈家,2001年在如东县城二号街区拆迁中拆除。二号街区拆迁前,南通建筑专家对陈家大门堂进行勘测后得出结论,此宅建于明末,正屋建筑“明三暗五”,整体建筑群为街区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2023年,陈家女婿孙保林将陈家大门堂建筑梁上雕花木构件捐给如东县博物馆,体积硕大,雕刻精美,整体明代风格。
三
以上两则故事,一桥一宅,本不相干,却有相似之处。名医治好大人物母亲的病,大人物重金酬谢,名医坚辞不受,然后大人物帮助名医完成一件心愿。这里面可以提炼出一个故事模式,在中国传统的故事里也可以找到类似套路。
南通州名医陈实功,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卒于崇祯九年(1636);苏州巡抚慕天颜为顺治朝(1643—1661)进士,康熙朝(1661—1722)累官升任江苏巡抚。结合陈实功生卒年与慕天颜的巡抚履历看,陈实功为慕巡抚母亲治病,巡抚修长桥的故事时间上对不上。
陈实功为明代著名医家,擅长外科,纵横杏林四十余载,治疗无数疑难杂症,深受百姓爱戴。其一生乐善好施,热心地方公益,捐资恢复长桥为石桥也在情理之中。至于流传其为巡抚母亲治病,巡抚修桥的故事,乃民间“神话”陈实功的结果,也显示了他在当时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掘港陈氏名医为通州知州母亲治好病,知州应允陈家拓宽门堂的故事在掘港流传甚广,宽大的门堂以及悬挂其上的“岁进士”匾额似印证了故事的真实性。但这里面两个关键人物陈医生和通州知州都未留下姓名,整个故事就显得不太“完美”。笔者与陈家后人熟识,他们也讲不清。20世纪60年代,门堂上“岁进士”匾额被一文物贩子收走,若从此匾额入手或许还能知道知州为谁,所立时间,为何人立等等。
陈家后人陈训曾和我聊起家中往事。陈家原籍盐城,清代迁居如皋东乡掘港场,世代行医,累积财富后在西街购买一处豪宅,即陈家大门堂。据说此宅为明代官员旧宅,陈家居住了几代人裔。陈家后代也不行医,但家中所存医书很多,对祖上故事也不置可否。笔者推测,陈家大门堂原为明代官员旧宅,本来门堂就宽大,陈家祖上入国子监学习故有“岁进士”匾。陈家医术精湛为乡里称颂,故民间演绎出一段为知州母亲治病拓宽门堂的故事。
当历史的镜头拉近一些,仔细端详,历史或许没有想象中的完美,只是古人想让后人看得完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