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市记忆

南通城乡短短数月遍布“军人家庭服务中心”

海门手帕厂创办“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的举措,一开始就得到南通市和海门县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关心与支持。海门县县委书记沙秀高明确指示:“‘军人家庭服务中心’诞生在海门,海门应该首先普及推广。”在沙秀高的推动下,县委、县政府先抓了3个公司、9个工厂的试点,然后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连续发了3个红头文件。海门县委宣传部把手帕厂“军人家庭服务中心”的经验做法、海门籍130多名干部战士在前线作战的英雄事迹编成系列讲座材料,在县广播站持续地宣传,又组织全县1000多名党支部书记参观手帕厂“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展览。仅仅两个月,全县城乡就建立了55个“军人家庭服务中心”,为现役军人家庭解决住房面积2652平方米,帮助297名军人妻子调动工作或调换工种,优先安排了351名军人子女入托入学。

南通市委书记朱剑听取军分区和民政局领导汇报后,当即表态“这件事你们一定要抓好”。他指示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朱家荣,要在第二天的常委会上汇报,并给每个常委发一份海门的经验。朱剑还提议在海门召开现场会,在全市立即推广“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很快,南通市成立了由朱剑担任主任的“军人家庭服务中心”指导委员会,各县(区)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建立了设立军人家庭档案、与军人通信联系、定户包干负责例会和检查评比等5项工作制度。市“军人家庭服务中心”指导委员会在全市6县两区的25个单位进行了扩点试验。

从1984年底全市推广海门手帕厂经验,到1985年5月底,短短几个月时间,南通市建立“军人家庭服务中心”344个,为782户军队干部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面积达10127平方米;帮助军属调换工种和调动工作1187人;解决了1078名军人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为656名亦工亦农军人妻子解决了探亲假不落实的问题。

2024-07-25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9809.html 1 3 南通城乡短短数月遍布“军人家庭服务中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