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民间写真

下原蘘荷情

□金晓玲

母亲进城给我带娃,忽然说要回下原。“扒红蘘荷的时候到了,市场价格不低啊。”母亲既真诚又自豪地说道,“再过些日子,白蘘荷熟了,我多弄些,给你带给邻居们,那个气味更合适,让他们也尝尝咱老家的蘘荷。”

夏扒蘘荷,就像春挖竹笋、秋锄芋头、冬拔萝卜,农家人的土语简洁明了,生动活泼,一个个动词就是一支支笔,绘出母亲丰收的光景——或许是蘘荷兼具玉米鲜嫩润泽的质感和春笋从地底下生长出来的硬朗之气,母亲要借助五指的力量,田复一田,在草木里、泥土中、瓦砾间穿行,扒出一颗颗饱满完整的蘘荷。

儿时的我,有些排斥扒蘘荷,总是远远站着,望着母亲拎着篮子、穿着高筒靴,没在屋后半人高的枝叶中。我不知道她在扒蘘荷时是否遭遇蛇虫咬伤,只清楚地记得在摇曳的枝叶间,她探出头,大声唤我:“你看这蘘荷,在这样不见阳光的地方也能生长,还不要人伺候,又好吃又干净,还能治病,多好的东西啊。”母亲回屋后,把那些“好东西”取出篮子,我这才端详着它们:一个个披着绛紫色外衣的“胖娃娃”,带着清新的泥土,绽开层层叠叠的瓣,像要对我天真地笑。

然而,当我真正读懂那份天真的笑,已是回乡去下原初中工作之后。为人师表的我,猛然醒悟:母亲才是我生命中真正的教育者。她的勤劳善良,她那些不经意的生活感悟,她如蘘荷一般顽强生活、不求回报的美德,总能慰藉我的内心。渐渐地,我也对蘘荷情有独钟,于是主动要求母亲常给我做些蘘荷。母亲当然说好。她用双手抓拧入盐的蘘荷,汁水缓缓淌落碗中,也滴入我的心底。我忆起母亲扒蘘荷的场景,很是感动。母亲那双粗糙能干的手,拧出盐汁,也拧出生活的苦水,托起了一个乡村家庭热气腾腾的幸福生活。

如今爱吃蘘荷的我,哪肯母亲错过采摘的时间,于是送她回去。汽车疾驰在通皋大道上,“国家地理标志——下原蘘荷”几个大字,赫然入目。蘘荷倒非一地特产,为何能成为家乡一张闪亮的名片?兴许是相传帝王于此下驾,品尝蘘荷的故事,让它有了传奇色彩;兴许是民国版《如皋县志》的记载,让它有了历史底蕴;兴许是下原人骨子里的勤奋柔韧,让它有了独特风味。总之,“下原蘘荷”已成家乡的风景,成为我齿间淡淡的乡味、心中浓浓的乡情。

回到家,母亲很快换上粗服和劳动鞋,沉浸于她挚爱一生的蘘荷地里。“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我的眼前浮现出诗中景象,村妇们朴素而秀丽、亲切又美好。

2024-07-30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0252.html 1 3 下原蘘荷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