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南通作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重要支点和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有条件更有责任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上走在前、做示范。
加快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南通六大产业集群、十六条优势产业链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质沃土。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引导支持传统产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产品提质、管理创新,让传统产业“老树生新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制造业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为核心,加快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瞄准海洋、能源、数字、材料、健康、空天等六大未来产业方向,迅速布局、完善配套、加快发展。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联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协作机制,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革新。
加快提升数实融合引领力。“信息化+工业化”带来的是制造业生产方式、支撑要素、企业形态的深刻改变,甚至是工业发展范式的整体重塑。加快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大力推行设计借“云”、生产添“智”、产品加“芯”等智慧新模式,提高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发展,加强对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场景的战略研判,引导工业企业主动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协同创新,使之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
加快提升企业主体支撑力。坚持把企业培育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发展。深入实施“1521”大企业培育行动,“一企一策”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兼并重组、产业链整合、商业模式创新等,推动企业体量质量、资源集聚能力双提升。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针对企业成长不同阶段提供相匹配的精准服务,支持引导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强化技术、质量、品牌、标准等核心竞争力建设,练就在市场上独占鳌头的“独门绝技”。 (作者单位:南通市工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