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学与思

突出“三个更” 展现人大作为

□王斌

综观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如果说,四十六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改革序幕,十一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那么,不久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揭开了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新篇章。在这历史进程中,人大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对人大和人大工作者而言,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体现在三个“更”上。

确立更为强烈的改革担当意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60项具体任务、336项重大举措,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决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重要改革部署。《决定》中民主和法治的占比和分量很重。可以说,每一项改革任务,都离不开民主和法治。

抓好全会精神学习,就是要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厘清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找准人大履职的着力点和切入口,让改革真正成为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从而更加坚定在新征程上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探索更多务实的助推改革举措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展人大之长、尽人大之力。要立足人大法定职责,紧扣全市大局,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标对表未来5年改革任务,早谋划,凸显前瞻性;准发力,注重针对性;实作为,体现有效性。用好立法、监督、决定等法定职权,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用改革思维、改革精神、改革办法,有效解决影响发展的瓶颈障碍,拓展人大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全市工作“大棋盘”中,找准位置,落子布局,奋力前行。

把市委工作的重心,作为人大发力的靶心。为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做好规划引导、要素保障、法治供给,这既是高质量发展要求,也是改革题中应有之义;既是牵动全局的要点,也是人大工作的重点。要切实采取措施,着力提高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代表建议及办理的质效,为南通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新风口、开辟新赛道、争创新优势,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用人民至上理念,共建共享改革成果。从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聚焦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强化全链条闭环监督。以“小切口”关注大民生,更为有效地推动解决就业创业、“一老一小”等民生问题,真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他们身边可感可及的现实。

拿出更大勇气抓好人大自身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动人大领域改革作出重大部署,要结合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及时总结人大工作经验规律,有序推进人大自身改革,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入新动能。

要固长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胜势。抓好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地方立法,增强立法供给的地方特色和原创特点。强化人大系统上下联动,整合推进重点工作。更加注重左右协同,把人大监督与党委部门、纪检监察、检察、审计及舆论等领域的监督,贯通协调得更为有效。

要补短板,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清单。如《决定》强调,健全人大议事规则和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在这“一规则四制度”中,论证、评估、听证制度,还需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规范完善。又如,对“一府两院”部门的评议和对人大任命人员的监督,两者衔接还不够严密,人大对监察机关的监督制度,亟待在顶层设计上给予明确。要认真梳理解决这些盲点,以改革来堵漏洞。

要树样板,使零星盆景转化为满园风景。在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上,各地涌现出不少特色做法,要积极培树和推广这些创新成果,发挥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街道选民议政制、立法联系点及各类经济社会观测点的作用,进一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南通实践。 (作者单位:南通市人大常委会)

2024-08-1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1436.html 1 3 突出“三个更” 展现人大作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