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弘扬张謇的事迹和精神,并从中汲取跨越百年、直击人心的智慧和力量。
理想信念是青年人扬帆远航的精神支撑。张謇从小就胸怀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远大理想。12岁时,面对私塾老师出句“人骑白马门前过”,张謇即对“我踏金鳌海上来”,这“独占鳌头,震动云霄”的豪情壮志激励着他奋斗一生。从幕僚到状元,再到实业家、政治家,张謇终生抱定“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信念,孜孜不倦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操劳奔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青年人肩负国家、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当向张謇学习,锚定目标,志存高远,把人生理想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厚植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便能拥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强毅力行是青年人砥砺奋进的应有之姿。张謇曾说:“一个人到了苦难境遇,还是要抱定拿牙齿打落在嘴里和血吞,连手都不要去摸肚子。”回顾张謇一生,从“冒籍”风波,到科举“屡考屡败”,到推动立宪失败、“转向共和”,再到创办实业“处处碰壁”,历经磨难和挫折,最终依靠坚韧不拔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写下卓尔不群的人生传奇。事实上,谁的青春没有泥泞?青年人成长过程中,难免在遇到艰难困苦时会犹豫不决、迷惘彷徨,只要不怕走泥泞的道路,敢于在挫折和打击中成长,敢于在失败和错误中淬炼,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青春的底色定会足够闪亮。
改革创新是青年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张謇始终求新求变,无论是办实业,兴教育,还是做慈善、社会公益事业,创下了第一个农业股份制企业、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第一所博物馆等诸多“中国第一”的称号,凭借一己之力,将南通建设成为举世瞩目、在当时具有一流现代化水准的明星城市。求变、创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更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作为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广大青年,应当具有宽广的视野和自信的心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打好实践创新的攻坚战,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保持领先地位,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多做贡献。
勤奋学习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法宝。张謇自幼聪颖,且热爱学习。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他晚上睡觉在枕边系两根短竹,夹紧辫子,稍侧身就会被扯痛而醒,而后起身苦读。夏夜为防蚊虫叮咬,将双腿放在两个陶罐中,每到油尽灯枯,才躺下休息。查阅《张謇日记》及年谱,发现张謇无论多忙,从未消减过学习的热情,直到去世前几天,还在记读书笔记,一丝不苟。不懈的学习状态和读书经历,造就其广博的学识、经世致用的态度和家国天下的儒者情怀,也成为靠读书而成就一番事业的典范。青年人风华正茂,记忆力强,精力充沛,当学习张謇的勤学精神,克服浮躁之气,勉励自己勤读书、善读书,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本领,跑好奋进新征程的接力棒。
(作者单位: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