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 王睿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大部署。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科学的改革方法论。
深刻把握“稳”与“进” 的辩证关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前提、是手段,不稳难言进;“进”是目的、是方向,有进才有稳。“进”就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进”的过程面临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辩证地理解和把握“稳”和“进”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既要树立改革自信,勇于攻克险关;又要做到步子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把握好“稳” 与 “进” 的辩证关系,增强 “稳”的定律和合力,保持“进”的坚毅和态势,以进促稳、以稳求进,在“稳”与“进”的良性互动中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深刻把握“呼”与“应”的辩证关系。《决定》提出:“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呈现了“呼”与“应”的辩证统一性。“呼”是“应”的前提和基础,“应”是“呼”的成效和结果,二者相辅相成。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揭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力量支撑和价值旨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群众的“呼”,通过一系列改革得到“应”。近年来,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针对群众异地就医需求,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为了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住得下、融得进,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以更便民、利民、为民的改革举措回“应”群众更多的“呼”,让更多群体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刻把握“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决定》提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破立并举”就是兼顾当前与长远,避免“只破不立”或“未立先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既要敢于“破”,更要善于“立”。“先立后破”则把“立”放在首位,要把完善既有体制机制放在第一位,把破除不适宜的体制机制放在第二位,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是改革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重要方法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立”与“破”的辩证关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有序、稳步推进改革的政治智慧。把握好“立”和“破”的辩证关系,使二者在改革的理论升华与实践突破中相互促进,在改革的突出成果与关键效能上相辅相成,在破立并举的辩证统一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深刻把握“谋”与“干”的辩证关系。《决定》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体现了既要“谋”,又要“干”。“谋”是“干”的前提,意味着要紧紧围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干”是“谋”的落点,旨在“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谋”与“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先要“谋”,定方向,深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的战略目标,谋划如何拓展创新、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基本路径,谋划如何落实中央各项改革任务,形成系统推进改革的整体战略部署;又要“干”,有行动,切实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改革排头兵、实干家的姿态,细化各项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清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把握好“谋”与“干”的辩证关系,就是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关系,就是要在“稳”与“进”的一致中促进发展,在“呼”与“应”的互动中为民造福,在“立”与“破”的转换中主动出击,在“谋”与“干”的统一中奋发有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