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闻过则喜,知错即改,是真智慧、真聪明。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是绝不会害怕批评,而是敢于开展批评的。
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几乎童叟皆知。有关他的故事,像隆中对、借东风、空城计等,在民间流传甚广。当赞誉一个人足智多谋时,往往说他是“诸葛亮”;遇到问题需要大家讨论研究时,往往说开个“诸葛亮会”。总之,在人们心目中,诸葛亮几乎成为智慧的化身。但是,诸葛亮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他之所以智谋过人,除了由于自己肯下功夫学习钻研,善于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及时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诸葛亮集》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为错用马谡引咎自责,自贬官职三等,并发布《劝将士勤攻己阙教》:“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意思是从今以后,诸位如对国事有忠直的思虑,只管勤加批评我的过失,(这样)则事情可以做成,敌人可以消灭,平定天下的大功可以跷足以待了。他希望将士们不避嫌疑,能够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像董幼宰那样看到他办事不当时,能反复十次来相告,因为这样就可以减少工作中的过失。
斗转星移,人间沧桑。社会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价值取向也会有新的特色和追求。然而,作为一种官德、一种文化现象,勤攻己阙、善待批评的做法,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这是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即使圣人也不例外。犯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有两个途径,一是别人发现,听取别人的批评;二是自我发现,进行自我批评。
毛泽东同志曾以房子和人脸为喻体,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习近平同志也在多个场合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批评使人进步”的观念,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防身治病”的武器多用、常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然而,当下有的党员干部自我批评可以,面对别人的批评就承受不了。究其原因,是对待自身的缺点缺乏科学的态度。俗话说“人在事中迷,就怕没人提”“旁观者清”,有些缺点自己往往是“不觉得”,就像有污点自己看不到一样,叫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到这一点,乐于请人挑毛病、提意见,才是一种健全的心态。
请别人来批评自身的缺点、揭发自身的错误,犹如请医生诊断病疾一样,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一个人发了阑尾炎,医生把阑尾割了,这个人就救出来了”。讳疾忌医,小病不医,大病就难治了。要知道,每一个人都会有错,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拒绝别人的批评、善意的帮助。
陈毅同志有诗云:“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直言不讳的批评,是对同志的最大爱护,是友爱的表示。虚情假意的恭维倒是值得警惕的。正如谚语所说:爱听批评的人弯路少,爱听恭维的人跌跤多。所以,一个聪明的人千万别讨厌批评,因为它是你忠实的门警,假如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将会被错误偷尽。
上海解放初期,陈毅担任市长时,有个秘书总对他说:“你的决策太英明了!”“你的批示太正确了!”陈毅总听到这些恭维的话,便决定换掉秘书。他认为秘书恭维自己虽非有意加害,但一个人若听不到不同意见,难免要犯错误。后来,陈毅对新秘书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善于借助别人的听觉来听、别人的视觉来看,才是真正的聪明,能自己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勤攻己阙、善待批评、闻过则喜、知错即改,是真智慧、真聪明。因为一个人生来聪明是不可能的,始终把自己摆在一贯正确的地位,也不正确,甚至可能是一贯不正确。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是绝不会害怕批评,而是敢于开展批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