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广玉兰

“老虎香囊”有传承

□天凌

一只盘龙形的香囊,马上就要收口了,77岁的李翠林奶奶先将一个装有十几味中草药的细长迷你布袋,装填入小黄龙盘曲的身体中,接着,她再用镊子装入棉花,将这卷曲盘绕的香囊撑得饱鼓鼓的。这条香囊小龙,龙爪幻化为串联的五彩真丝盘扣,龙鼻头以一丛蓬勃的五彩丝线代替,龙角上连缀葵花形的中国结,金黄灿烂;翕张的龙口,衔着一粒浑圆的淡水珍珠,丝光闪烁。李奶奶戴上老花镜,开始缝合香袋。一边缝,一边悠然地低吟起来,我听到,她唱的是:“碧艾香蒲处处忙。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这是元代词人舒頔的一首词,以带有圆圆的上扬音韵的如皋话唱起来,倒也有平白如话的儿歌气质。

在自得其乐的歌声中,几十年前那个扛着菖蒲与艾叶在田埂上奔跑的小女孩,以她的天真与明媚,如初夏的一道斜光,镀亮了李奶奶的鼻梁。

那一刻,她仿佛与自己的童年重逢了。

在长寿之乡如皋,李奶奶是个名人,20多年来,古城有上万儿童佩戴过她手制的香囊。她是从退休那一年开始做香囊的,第一个香囊,做给了自己的大侄孙。孩子特别调皮,侄儿夫妇每天被这个在席梦思上、沙发上、饭桌上蹦跳不休的孩子闹得头疼,忍不住要大声呵斥,李奶奶赶紧拦住说:“孩子浮躁,爸妈哪能跟着急躁。我来给孩子做个香囊挂上,闻着这平心静气的药香味儿,他就算翻筋斗,也能翻稳当了。”

说干就干,李奶奶先到裁缝铺去,找朋友杜婶婶,要了一点裁制旗袍留下的零头料,又去中药房,买了雄黄、藿香、白芷、山柰、苍术、石菖蒲、板蓝根等十几味中草药,按照古籍上的配方,自己捣细药材,混合配比。接着,她把这些中药材装填入三角粽形状的香囊中,还依据侄孙的灵动眼神,专门为他缝制了一只小老虎香囊。她把小香囊粽子,挂在了小老虎肚子底下,组合成“老虎香囊”。她给孩子换上斜襟小衫,将这威风凛凛的香囊挂在他的腰间,一面摩挲他新剃的寸头,一面悠然念白:“芳艾香囊身佩戴,避邪祛病祈安宁。”过了没几天,侄媳有点惊讶:也许香囊徐徐散发的气息,是沉稳的、安谧的、凉意渐生的,那喧闹不休的孩子,终于能坐下来看几页书,字,也慢慢地写端正了。

大侄孙的同学也羡慕他的香囊,每年端午前后,一到课间,同学都拉着他的香囊嗅闻,爱不释手。李奶奶闲着也是闲着,就不惜工本免费给孩子们做,时间长了,孩子们的妈妈都过意不去了——裁缝铺剪裁旗袍和连衣裙剩下的比巴掌还小的零头料,明显是不够用的,李奶奶要专门去买针线与织锦缎,还要买编织中国结的丝带,中药铺的地道药材也在涨价。后来,李奶奶是被她的“粉丝”们簇拥着、催促着,开了自己的工作室。

从做好第一只香囊开始,27年光阴就从针线上流走了,从碾钵里流走了,也从李奶奶的设计纸样上流走了。她每年都在用心琢磨生肖香囊的喜悦表情,琢磨中国结、中式盘扣与香囊的巧妙融合,琢磨不同的织锦纹样怎样拼合,才能迸发出新鲜感。她吃饭时在想,洗脸时在想,对镜染发时在想。的确,李奶奶的艺术细胞在晚年被激活了,在她的某些香囊上,我竟见到了毕加索立体派绘画的些许特征。

只能说,艺术的天真与犀利,都是相通的。又或者,李奶奶从未想过如此深奥的问题,她只是细心地绣织香囊小老虎额头上的王字文,缝合小老虎像小角粽子一样的四肢,用两粒淡水珍珠为老虎“点睛”,她只是意识到,多数孩子都像哪吒一样顽皮好动,主见非凡,硬要以权威呵责他们,让他们“服管”,只会增加长辈与小辈之间的矛盾,她懂得“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这些词的意义,她做香囊,不仅是为葱茏夏日留下印记,让自己的日子充实起来,更重要的是,她想尝试一下,以古法香囊的色调、触感与气息,让身边的孩子有机会沉浸在美的熏陶中,多少能养成安宁、沉着的心性。

她最近颇为自豪的事,就是:“侄孙都当了父亲,牵着刚会走路的儿子来,特意给我看,他儿子的腋下,还系着那只眼熟的小老虎。缝合老虎脚爪上的丝线都褪色了。”

她得意于自己为两代人的童年留下了隐隐的暗香,留下了故乡这块土地上,百草的护佑,药石的祈福,当然还有锦缎、桑波缎、素绉缎等香囊面料,留下的唯美光影,它们,多半凝聚着上一代对下一代缄默的祝福,与耐心的爱吧。

2024-09-0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3587.html 1 3 “老虎香囊”有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