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江海文学

大师小说(散文)

□彭伟

汉字不像文学中的作品,创作写作,可顺叙,可插叙,还可倒叙;倒像数学里的数字,读题解题,不可任意调序,否则多有变数。好比“韭菜炒鸡蛋”“鸡蛋炒韭菜”,只是量变:一盘多些韭菜,一盘多些鸡蛋,仅此而已。“小说大师”与“大师小说”则是质变。“小说大师”指文人,像狄更斯、沈从文、钱锺书;“大师小说”重文字,像《双城记》《边城》《围城》。汉字像数字,不啻于次第,还有言外之意。像“九天”“九重霄”“九五之尊”诸词,九意味着大。又像西人俗语Watch your Six(注意你的“六点”),表示:小心你的“背后”;又或Six and two threes(六和两个三),意为:半斤八两。小说也有他意,作家陆文夫就有妙论:小说小说,就是从小处说说。可从小处说说的,还有“大师”一词。这不是小题大做,兴许是大事化小,释读大师本尊的精微之妙。

“大师”一词,本为舶来品,滥觞于梵文Sastr,意为大导师。不过《史记》诸书记述:“学者…… 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等。自古以来,中文的大师偏向于学者学人。今有最好的注解,便是《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有关“大师”的释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若作进一步释读,不妨将大师一分为二,“大”是说:才气足、学问高,“师”是说:谈传承、论品德。才令人爱,德令人尊。不像拉丁语、英语中的大师“Magister”“Master”,强调人(er)的榜样力量:Mast(旗杆)。中文大师意味着:尊师重德。中国传统文化,尤重人伦关系,见微知著:“德才兼备”“高才大德”才是中国的大师。就说那位举世闻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毋庸置疑是西方人眼中的大师。不过他一生三次离婚,四次结婚,由此引来钱锺书先生于《围城》中揶揄他的幸福鸟笼。不是为钱先生辩解,他不是不尊大师,而是对人性非严肃的批判。因此,总结《中国问题》的罗素,可否称作大师,也成为中国人的问题。

谈及问题,还有现实的。真正的大师,凤毛麟角,寥若星辰。可是酒店相聚,茶座相谈,微信相通,抖音相遇,有些人习惯恭维他人,张口就称“大师”。如此一来,大师一词,瞬间贬值,好比“先生”一词,就有“汇率”两种:文人的尊称,老师的名称。语言精妙,词汇繁多,大师也可升值:多出一点才华,就是“太师”;多出一横墨水,就是“天师”。幸好,太师太古,天师太土,大师得以普及,成为口头支票的上限抬头。

说回大师的跌价,说者往往不以为然,认为那不就是有些夸张而已。古人就爱夸张,那些千古篇什,不遑屈指,不计其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殊不知,那是诗人的豪迈真情,豪放不羁。“大师”只是口中的豪华套餐,豪言“壮语”——壮着胆子说的好话,厚着脸皮说的大话,虚情绵绵,假意满满,不甚可取。说者虚虚,闻者切切——甜言蜜语的魅力,不亚于甜点蜜饯,可让大人的耳朵化作小孩的嘴巴,以至于听者变作乡间赌王,豪赌梭哈似的,错把好话当好牌,不停跟注——自诩大师,自居大师,令人啼笑皆非。坐轿人不是抬轿人。别人把轿子抬得越高,自己应坐得越稳,切不可在轿子里上蹿下跳,东摇西晃。真正的大师虚怀若谷,稳重如山,怎会自我吹嘘。

西谚云:人人都是名人,只是于不同的圈中。人人也都是大师,只是于不同人的心底。我尊重他人选择大师的偏好。不过大师不是酒水,不必常挂嘴边,而是山水——“是地上文章”,需用我们目耕不息,从小处精读其人其文,才能成为大师的赏音人。

2024-09-0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3601.html 1 3 大师小说(散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