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彦云
“文山会海、表面文章”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仅加重基层工作负担,更影响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危害极大。今年以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已经通报了4批12起典型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不仅是对形式主义问题的严厉警示,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本该坚持问题导向、切中要害。然而,现实中有些地方却存在着形式主义花样翻新、卷土重来,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的怪象。比如精文减会,表面上给基层发的红头文件少了,“工作提醒”却多了;表面上大会少了,小会却多了;表面上工作时间开的会少了,下班后开的会却多了;表面上不借调基层工作人员,却改为“跟班学习”等等。这些“换汤不换药”、揣着明白装糊涂、掩耳盗铃的行为,不仅没有达到整治形式主义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形式主义滋生和蔓延。
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行为,从本质上说,是以搞变通、阳奉阴违的方式,无视中央为基层松绑、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的坚定决心,与必须严格执行的党内法规对着干,让形式主义这一党和人民的大敌,变得更加隐蔽、多变、顽固,给地方实干风气添乱添堵。因此,对其危害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做到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在认清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巨大危害的同时,还要透过现象,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所在。比如,为什么总是需要向基层抽调人员,上一级部门是否存在任务分配不合理、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为什么总是需要对基层下发各种各样的“工作提醒”,是否存在考核体系不够科学、过度精细化的问题?再比如,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及时更新观念,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也会导致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行为发生。
说到底,整治形式主义顽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这一党的传家宝,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检视、靶向整治,才能标本兼治,有效铲除形式主义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尤其要注意压缩权责模糊的空间地带,建立清晰明确的制度规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拿出实招硬招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才能让基层干部从烦琐的形式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更好地担当作为、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