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潇潇
近日,河北一名11岁男孩跟着父亲以及自行车队在公路上骑行,结果不小心摔倒,遭对向行驶汽车碾压身亡。该事件发生后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引起了全网关注。心痛之余,有哪些教训需要汲取,如何防止类似悲剧再度发生,是需要社会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体育锻炼,社会上掀起一股“骑行热”。骑行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沿途的风景。骑行运动本身也有诸多好处,例如能锻炼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还能提高神经系统敏捷性。骑行运动也被很多人称为是一项“黄金有氧运动”。然而,骑行运动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骑行安全是每一位骑行者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在骑行时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选择安全的骑行路线,并佩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骑行时,应选择有骑行道的广场或公园;在街道上骑车,务必走自行车道,严禁在车流中穿行;避免在人群中骑车,行人若被自行车撞倒,尤其是伤及头部,很可能面临致命风险。骑行者应遵守交通规则,戴头盔、不抢道、不逆行,在拐弯并道时注意打手势,既保护自身安全也保护其他车辆行驶安全。骑行选择时间尽量在早晨或傍晚时分,有心脏疾病、呼吸疾病者应减少骑行,防止夏季骑行过度引发不适症状。
11岁男童骑行摔倒遭碾压事件,也反映出社会监督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交媒体上,曾有网友对这位父亲带着孩子骑行的行为提出过警告,但遗憾的是,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运动是好事,但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近年来,骑行电动自行车低龄化现象也日益突出,“骑行族”群体越来越庞大,其中就出现了不少未成年人的身影。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进行的事故案例数据分析,不满12周岁骑行自行车与不满16周岁骑行电动自行车分别占骑行事故的7.5%和10.3%。未成年人安全意识淡薄,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变能力不够,行驶极易酿发交通事故,社会应该加强对骑行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因此,少年儿童骑行是否适龄,家长应该担负起必要责任。家长应该加强监护和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安全观念和行为习惯,确保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骑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