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军
近日,江苏省人社厅下发通知,在全省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强技行动”。这一举措,对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很有意义。
高校毕业生往往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弱,在就业市场并不沾光,还会造成部分高校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实施“强技行动”,鼓励大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技之长,无论对个人成长还是未来就业创业都大有好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分析一些行业出现用工缺口的原因,要求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有活没人干”固然有用工短缺原因,但也与现代高科技企业、智能制造企业对一线员工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有关。随着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少高科技、智能制造企业要求一线员工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理论的同时学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以行促知,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是破解“有活没人干”的有效措施。
实施“强技行动”,高校要转变观念。部分高校特别是少数知名高校认为让本科生学技能有损高校形象,而是更倾向于毕业生考研考编或在头部企业就业。殊不知,这种观点无疑让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变得狭窄,毕竟能够考研考编上岸或到头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属于少数,广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才是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而这些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既懂理论又会技术的技能人才。
大学生也要转变观念,要树立正确就业观,要根据自身实际,科学谋划未来就业之路。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进企业、学技能、当技术工人,是一条普遍和理智的就业渠道。而在大学期间,提前掌握一门技能,无疑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占得优势。
政府部门要有积极作为。江苏省人社厅通知明确,对参加技能培训合格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培训补贴、技能评价补贴。大学生学技能,政府买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要主动为高校和技工院校牵线搭桥,鼓励高校与技工院校开展实训合作,大力推进就业见习,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1179万人,这是一笔庞大且宝贵的人才红利。如果能转变就业观念,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提前围绕市场需求端给大学生补上有针对性的技能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