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近日,南通独臂男孩贲悠悠迎来了转学后的第一节课。在教室外等待老师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时候,他紧张得不停地擦汗。这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大量关注,也将特殊孩子的关爱问题推至公众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今年巴黎残奥会上,南通籍选手钱王伟在预赛和决赛中两次刷新C1级世界纪录,收获一枚银牌。盲人女孩朱苓君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后保研至复旦大学,在新学期成为无锡首位盲人教师入职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这些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残疾人同样有能力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但是,像悠悠这些特殊孩子的人生,会遇见其他孩子难以想象的困难。今年正在热映的一部电影《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中,讲述了无臂女性福佳艺从垃圾桶里捡到一个弃婴,进而唤醒她对生活全新渴望和追求的故事。我们为主人公面对残缺的人生付出的艰辛而感动,为她人性的善良而湿了眼眶。平常人轻易就能做到的事情,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个人、学校、社会都要懂得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当然,爱的表达是一门艺术,有的需要直白大胆,有的需要含蓄委婉。这些特殊孩子,有的是先天如此,有的是后天遭遇不幸,面对身体的残缺,他们在心理上尤其需要精心呵护,这份善意的关心关爱如何表现得恰到好处,做到既呵护有加,又不动声色,其中的尺度与技巧非常值得推敲与把握。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悠悠妈妈的陪伴和鼓励,始终透露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始终把悠悠当成一个普通小孩来看待,而悠悠也能坦然地展示自我,表现得非常阳光与自信。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需要自己去走。无论是现在的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工作、家庭,这些特殊孩子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生活的意义。他们需要的是融入,是平等,是没有好奇和异样目光的交流。所以,对于他们,平视就是一种鼓励,“平常”的关爱就是最好的表达。
要一样给予尊重。摒弃歧视和嘲讽,理解并尊重他们的差异和感受。不用异样的眼光对待,不流露出好奇、疑惑和惊慌,而是给予充分的善意。在伸手给予帮助之前,应先征得同意。与他们交谈时,谈论的话题不要刻意询问其致残的原因和残疾的状况,把他们与健全人同样看待;一样搭建平台。学校应提供同等的教育机会,让他们一起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分析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消除负面情绪,保持阳光心态。教育管理部门要完善助学体系和激励机制,增加适合他们的就读专业种类及院校数量,确保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一样提供服务。加快发展配套服务产业,完善城市无障碍设施,帮助消除生活与出行的障碍,让他们生活更加便利、更有尊严。支持就业和创业,保障平等的工资待遇和有温度的营商环境。媒体宣传中,不使用“猎奇”词语,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和方式,为他们争取更多平等和尊重。
不歧视,不排斥,平常心,平常爱。对待像悠悠这样特殊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情怀与智慧,多些理解和关爱,多些换位思考后的共情,“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终将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