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太和
黄包车,又称人力车、东洋车,早在民国初年就在南通社会上出现了。黄包车结构比木制独轮车轻便,且主要部件由铁制成,其牢固性、稳定性、行走速度等,都优于独轮车。
黄包车传入南通后,数量迅速增加。黄包车分营业用和自备两种。能够上街营业的,必须先领到南通县政府发给的黄包车(人力车)照,是一种搪瓷的车牌照,钉在车子上。当时南通老城区内,乘坐一次车费约铜圆15枚至20枚。初起时,黄包车的轮子是“铁箍轮盘”,遇到道路不平比较颠簸。后来,由南京、苏州、上海等引进了钢圈、钢丝辐条和充气轮胎,乘坐比较舒适了。到1919年,南通有黄包车行9家,黄包车600多辆,另外还有几十辆家庭自备车。
黄包车车夫收入微薄,收入靠运气,叫车的人多,收入就多一些。遇到善心的雇主,多给几个钱;碰上地痞流氓,坐车不但不给钱,还要寻衅滋事。一般顾客叫车,先论车价,两相情愿,再坐车拉车。风霜雨雪,只要有人雇车,也顾不上辛苦与否。黄包车乘客多为旅客、病家或有急事赶路者,另一些有钱有身份的人上影院看戏、去酒家赴宴,或是走亲访友,也坐黄包车。结婚讲排场者,在花轿肩舆淘汰后,新郎新娘和宾客也坐黄包车送亲迎亲。黄包车属于非机动车,但有时车夫跑得过快,也会发生撞人、撞物、翻车伤人、撕破行人衣物等事故,免不了纠纷一场。
至解放前夕,南通城有黄包车2800多辆。南通城解放后,1949年4月10日在南通市总工会领导下,南通市人力车(黄包车)工会成立,工会办公地点在东南营仓巷节孝祠。1950年,人力车工会下设9个分会,后增至11个分会,有会员2144人,其中城区会员1417人;全市有人力车2860辆,是市区重要的交通工具。由于南通城刚解放,社会经济处于恢复阶段,面对人力车过剩、工人生活困难等问题,政府在8月份动员两批人力车工人回乡务农,共110人。后又于1952年动员600多人回乡务农。至1958年10月,南通的人力车(黄包车)就不再见于市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