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潇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是政协依托既有党政体系,通过下沉资源实现的协商制度创新,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积极稳妥地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对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组织优势。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高标准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落实党组织牵头抓总责任,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夯实党委领导“定盘星”,巩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工作格局,把党的领导贯穿社区议事协商全过程。二要发挥组织优势。增强主动意识,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把好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边界,做到到位不越位、融合不替代。积极吸纳基层党员参与,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议事协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需要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广泛协商;充分利用制度优势,通过“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了解居民需求,切实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的难题。
丰富制度化实践,畅通议事渠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一要推进协商机制。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工作制度建设,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简便有效的协商体系,做到平等协商、有序协商、真诚协商。注重优化协商议事流程,科学设置介绍情况、提出问题、协商交流、建言献策、现场解答等议事环节,使不同利益主体的愿望和诉求能有序反映并被吸纳到公共决策中。二要创新协商形式。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及时把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建立完善线上议事协商平台,以数字之“智”减轻群众参与议事协商的成本,创新网络协商、“云协商”等协商议事形式。进一步开拓居民参与议事协商的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技术之“智”跑出治理加速度。
促进成果转化,为民解忧解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协商为民,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一要精准对接需求。基层协商议事必须聚焦民生实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选择切口小、关联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议题。社区议事协商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广泛吸纳群众意见,确保社区议事协商体现群众意愿、尊重群众选择,画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同心圆。二要增强民主监督。发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优势,强化成果转化和落实,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和评价,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取信于民,提高基层协商的公信力,推动实现协商议事机制与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机融合。注意上下贯通、联动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打造“共同体”,形成“强合力”,让参与监督的对象体现不同层次、来源广泛,构建“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政协委员、专业人员、群众代表”五位一体协商式监督格局。
厚植协商文化,营造浓厚氛围。一个地方协商的事情越多,达成的共识就越大,凝聚的合力就越强,厚植的人心就越齐。一要提升协商意识。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经验和优势,推动基层政府和社区重视协商民主,学会用协商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提升协商能力,推广协商文化。要通过议事协商实现基层治理与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改变以往以文件传达为主的方式,防止“走过场”现象,鼓励群众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表达自身诉求,将议事协商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社区需要积极利用协商民主平台,确保协商成果落地,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二要营造协商氛围。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的规则、工作方案、推进举措、活动安排、优秀案例、先进典型等,营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浓厚氛围,不断提高“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的参与度、影响力和实效性。用好各类媒体,多方位多角度宣传协商成效,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协商议事活动中产生的共识,特别是村(社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中的共识,视情况和需要采取现场反馈总结、会后形成倡议书等形式,逐步扩大共识的知晓范围和认同群体。(本文为江苏省委党校立项课题,项目编号XT23079)
(作者单位:启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