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学与思

理论宣讲要强化和运用“三种能力”

□曹荣琪

做了好几场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论宣讲,一个越来越深刻的体会是,要把全会精神宣讲好,要强化这三种能力。

一是逻辑思维能力。理论相对抽象,讲改革的理论感觉更为抽象,所以需要运用好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宣讲过程中,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十个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命题),到党的二十大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组关系。第二组关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四项重大举措中每一项重大举措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三组关系是十四项重大举措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15个)、“数字中国”“法治中国”等(5个)、“一流军队”的逻辑关系,实际上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个目标实现“目标群”进而实现强国目标。

二是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有助于在“纵向”上帮助听众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党中央对全党重大会议精神宣讲的要求,2024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上提出,“要着力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紧密联系宣讲地区和领域的实际,善于运用通俗语言、翔实数据、鲜活事例,深入浅出把党中央精神讲透彻,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故事、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讲生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正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落实全会精神宣讲要求,在宣讲中应联系这样几个方面的实际,一是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二是紧密联系宣讲地区和领域的实际,尤其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亮点工作、重大成果,特别是与宣讲对象实际利益靠得近的民生和社会保障,以及与听众思想实际靠得近的地方,既理直气壮又潜移默化地加以引导。三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中央推进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和各地各部门实实在在的举措,把这些实际联系起来,既能产生说服力,又能增强听众的信心。

三是现场引导能力。把听众讲“入睡”了、把听众讲“抬头”了、把听众讲“信服”了、把听众讲“鼓掌”了,把听众讲“心热”了、把听众讲“行动”了,是理论宣讲的几种境界,后面五种是宣讲者要追求的。要实现这后五种境界,除了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联系实际能力之外,还要运用现场引导能力。一是用“声音”引导,注意好声高、声低的转换,运用好语速快慢的变化,适当用好方言。还有一种声音“无声胜有声”,就是体态语言,宣讲者通过自己的眼神、动作等,辅助言语行为,将理论观点、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传播给听众。二是用“情感”引导。带不带感情讲理论,效果大不一样。感情源自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心中对人民有多深的情、对党有多深的爱、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宣讲有多高的追求,宣讲场上的气氛就会有多热烈。讲理论要有底气,宣讲时把感情抒发出来,既暖人心又励人志。三是用“互动”引导,把话筒交给听众,让其由被动者变成主动者,必定会提高听众的积极性。一场出色的理论宣讲,场面上应该是活泼泼的,而不是暮气沉沉的。需要两个“动”,一个是互动,一个是自动。互动需要调动,自动需要自觉。互动前,把议题设置好,选准互动者;互动中,帮衬其高质量地回答问题;互动后,给听众一些恰当的奖励表示感谢。相对于互动而言,自动要求更高,既需要宣讲者改变“主席台一坐到底”,要走到听众中去宣讲,还可以借用一些物件开展情境化宣讲。在服务主题和论点的前提下,采用雅俗共赏的宣讲形式,有助于提高抬头率和点头率。

(作者系通州区委党史办主任)

2024-09-2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5489.html 1 3 理论宣讲要强化和运用“三种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