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统一标准、严控品质、制成礼盒,上海、苏州等地订单纷至沓来——

骑岸大方柿何以走四方

16日,通州区十总镇柿柿顺意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内,低矮的柿子树上挂满了一颗颗黄灿灿、沉甸甸的大方柿,志愿者们正在树下通过直播平台宣传、推介家乡农产品——骑岸大方柿。

骑岸大方柿在通州骑岸地区有三百多年历史,因形态方、体型大、味道甜,享有“金盆月”的美名。2019年,骑岸大方柿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21年又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有了“双地理标志”的“金名片”,近年来,骑岸大方柿越走越远,为地方经济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村集体领头

制定标准保证品质

柿柿顺意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十总镇张沙村,种植了20多亩500多棵骑岸大方柿树,今年首次挂果。“虽然是第一次,但我们因为前期管护、施肥比较到位,果园还是实现了大丰收。每棵树至少能收五六十斤。”张沙村党总支书记陈华手拿两个刚刚摘下的大方柿介绍,成熟后的骑岸大方柿,平均每颗有四五两重,大的有八九两,而且果实没有核,口感糯滑,和普通的柿子相比,口感更佳。

由于土质适合柿子生长,张沙村一向有种植柿子的传统。以前是村民在门前屋后种植几棵供家人食用。2021年,为了让骑岸大方柿这一“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十总镇专门成立了骑岸大方柿育苗基地,建立果树研究会,进行技术推广,保证大方柿的品质。张沙村的柿柿顺意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

柿柿顺意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销售自己种植的大方柿,还会按统一标准从农户手中收购,进行包装销售。“礼盒装的大方柿每个都在五两以上。”陈华介绍,“现在合作社已经接到不少上海、苏州等周边地区客户的预订,前几天还发了40多箱去上海。”

村民参与

按照标准种植增收

于伯圣是张沙村本地人,种植骑岸大方柿已有20多年。“1997年我在家门口种了十几棵柿子树,从那以后每年到这个时节,树上总会挂满果子。”于伯圣说,种植柿树还算比较省心,除了正常施肥、修枝,树根的杂草也不需要清理得特别干净,只是到6月份要注意给柿树除虫害,“治虫做得好,柿子就不容易有黑点,更容易卖得上价格。”

于伯圣也是柿柿顺意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之一。他家的骑岸大方柿会优先供应给合作社,剩下才会拿到市场上去贩卖。“自从骑岸大方柿有了‘身份’认证后,柿子不论大小,明显好卖多了,每次拿到市场很快就能卖光。”于伯圣说,这些柿子树每年能为他带来上万元的收入。

除了种植骑岸大方柿,张沙村还有人做起了骑岸大方柿的育苗生意,张圣其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已年近八旬的张圣其一直从事种植业,之前种过桃树、梨树、葡萄等。随着骑岸大方柿的热销,他开始专职从事骑岸大方柿育苗。因为骑岸大方柿无核,育苗首先需要先将灰柿子的果核培育成小苗,再通过嫁接才能最终培育出骑岸大方柿树苗。“我们合作社的种苗就是购买的张老的,前几天还有如皋客商来打听购买种苗的事。”陈华说。

未来规划

打造大方柿产业链

为让骑岸大方柿不再“养在闺中无人识”,近年来,通州区农业部门和当地政府多措并举,在产品保鲜、延长产业链、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等多个方面发力,不断培育和提升骑岸大方柿的品牌附加值。

目前,骑岸大方柿已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冷链、线上线下销售和运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我们在大方柿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十总镇副镇长陈熹介绍,十总镇建设了约360立方米的保鲜冷库,延长大方柿供应期;尝试使用真空包装、氮气保鲜等,开发“冰冻鲜柿”;以大方柿为原料,尝试开发制作柿饼、大方柿奶茶等,不断延长产业链。

此外,十总镇还通过抖音、公众号等各类网络平台对骑岸大方柿进行直播推介,参加农民合作社产品展销会,提升大方柿的市场竞争力。“未来,我们将在骑岸大方柿鲜果销售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大方柿的潜在效益,拓展深加工,开拓骑岸大方柿系列产品研发,真正将‘地标’做成‘金标’。”陈熹说。

本报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

本报通讯员 宣颖 程广润

2024-10-21 统一标准、严控品质、制成礼盒,上海、苏州等地订单纷至沓来——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7746.html 1 3 骑岸大方柿何以走四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