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互补,银发族就业不是跟年轻人“抢饭碗”新闻摘要:在近日我市举行的银发经济专场招聘会上,76家用人单位带来273个职位,招聘需求3608人。最终,有900多人进场求职,各家单位收到就业意向近600人次。从南通实际来看,有很多紧缺岗位,如急速发展的养老市场、传统支柱纺织服装及建筑产业等,对银发人群有着较大需求。(10月16日《南通日报》) 点评:如今年轻人都面临不小的就业压力,再来开发老年人的就业资源,会不会抢了年轻人的饭碗?其实这种担忧有些多余。老年人和年轻人,各有擅长的领域和技能,谁也不能取代谁。鼓励银发族就业,既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社会发展。比如面对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小老人”在照顾“老老人”时,就更有经验和同理心。关键要在“闲置”的银发人力资源和有需求的用人单位之间,搭好沟通的桥梁,相关的服务保障制度建设也要跟上。 公共收益算成“明白账”,业主参与和知情是关键新闻摘要:近期,我市多个小区将公共收益分给业主引发关注。电梯广告收入、道闸广告收入、停车位收入……使用居民小区公共配套设施产生的收益均归业主共有。而这些收益怎么管理,又该如何使用,是公众较为关心的话题。(10月18日《南通日报》) 点评:有的小区在给业主发钱,而有的小区连物业费都收不齐,真是“小区比小区,气死人”。虽说不同的小区情况各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语,但说到底,业主自身的合法权益关键得靠自身参与、知情,才能得到保障和维护。比如说,没有业委会的小区首先要想方设法成立业委会,加大对业主进行相关法律的普及和宣传。打铁必须自身硬,都想着“下山摘桃”,恐怕是不行的。 办出特色和口碑,夜校小阵地可有大作为新闻摘要:今年市文化宫启动的“职工夜校”项目,已举办4期,共9种门类108堂课程,服务职工1536人次,不少人是多次报名。夜校项目精准对接职工多样化需求,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打造职工素质提升的综合服务平台,让职工的业余生活更加有“知”有“味”。(10月16日《江海晚报》) 点评:职工夜校“圈粉”了不少回头客,这是好现象,说明办得有吸引力。不过相比较我市庞大的职工群体,夜校的覆盖面还有待扩大。既需要充实夜校的办学力量,也需要把思路打得更开些、社会资源挖掘得更充分些、宣传推广渠道更丰富些,多开展调查研究,多听取职工意见,把夜校办出特色和口碑,才能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扬长避短,让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务中挑大梁新闻摘要:市数据局17日消息,“晓通”智能问答平台已在“南通市人民政府”网站(www.nantong.gov.cn)正式上线,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天候为网民提供精准、高效、安全的信息检索和办事服务。网民通过江苏政务服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即可实现登录并与“晓通”智能问答机器人展开对话。(10月18日《江海晚报》) 点评:相信无所不通的“晓通”上线,将使我市政务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我们既要看到人工智能高效、智能、便捷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为公共服务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其在公共服务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比如人机关系平衡、隐私保护、安全性风险、算法偏见、技术依赖等等,还要帮助公众尤其是老年等特殊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务中挑大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点评人:邓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