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学与思

关于进一步提高政治监督质效的实践与思考

□徐国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部署,要求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是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重要职责。当前,国资国企少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依然存在,党的政治建设还存在“最后一公里”贯通不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不够,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监督的质效。

近年来推动政治监督的主要实践和方向

推动政治监督突出重点、导向鲜明。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政治监督的首要任务。通过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月度例会、编发《学习月刊》、开展季度督查等措施,督促各单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列席市国资委党委会、办公会、业务会,列席有关国有企业党委会,督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和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党委前置研究的要求落细落实。

推动政治监督贯通融合、增进合力。围绕损害企业利益、侵占国有资产等问题线索开展集中排查,综合运用初步核实、谈话函询、督导调研等方式开展政治监督,坚持监督前移、贯通协同、增强实效。同时,强化与市国资委处室、外部董事、监督专员等协作配合,会同市国资委党委、市纪委有关部门,开展国有企业闲散资金理财、投融资管理、国有资产清查利用等重点领域专项督查,推动问题整改交叉验收,形成督查检查、问题整改和验收评估闭环管理。

推动政治监督方式创新、务求实效。每半年,会同市国资委党委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半年会商会议,结合巡视巡察、审查调查、专项整治、审计专报、信访举报等方面反映的问题,深入分析形势与任务,指出存在问题与不足,将政治监督延伸到各监管企业。同时,围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资监管、党员干部“酒后驾车”等方面,发出多份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国资国企抓好问题整改。

当前制约和影响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

政治监督的具体内容把握不准。有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没有将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监督重点不突出,找不到具体的切入点,导致政治监督泛化、虚化,缺乏有力的抓手和工作着力点,离精准监督、靶向施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政治监督的靶向定位存在偏差。政治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专职不专”“名专实不专”现象,工作中仍有职能泛化、职责弱化等问题,导致缺少对过程的专业研判,难以有效精准发现问题。因此,统筹业务部门力量,履行好各自监督职责,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政治性、权威性和震慑力。

政治监督的常态长效难以坚持。监督同级党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存在畏难情绪,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手段缺乏、抓手不多等问题。监督内容大多局限于业务工作,政治属性和效果未充分体现。对难点问题分析不透彻,对制度漏洞、管理弱化、监督缺失等问题研究不深不透,推动深层次整改的措施需进一步探索实践。

纵深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对策与建议

纵深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应盯住重点人、重点事,聚焦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要环节,及时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着力破解对主要领导和同级监督难题,以有效监督把“关键少数”管住用好。一是监督职责要具体化。需进一步明确纪委监委机关内部职责边界,厘清交叉混淆职责,细化各部门监督职责,让政治监督清单化。二是监督内容要具体化,包括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性方针政策、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等。三是监督措施要具体化。用好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和考核方法,综合研究各方面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创新监督方式,加大一线调研力度,既督办“事”又监督“人”。以“监督一项、规范一域”为目标,深入查摆问题,做到面上不缺项、点上有深度。对列入政治监督台账管理的重点任务,实行销号管理、闭环监管。

纵深推进政治监督的精准化。一是政治监督的对象要精准。紧盯“关键少数”、关键部门、关键岗位,把对“一把手”的监督作为重中之重,督促“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带动“绝大多数”,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突出对“一把手”的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责任、政治纪律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级“一把手”依规依法履职用权、担当作为、廉洁自律,切实发挥“头雁效应”。二是政治监督的环节要精准。聚焦决策、执行、监管等权力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强化监督,及时纠治权力观异化、政绩观扭曲、事业观偏差等问题。围绕“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是否规范、监督意见是否采纳、执行是否严格有效、干部是否有腐败和作风问题等内容,完善“事前及时报备、事中决策监督、事后跟踪问效”机制,做好“全过程跟进式监督”,强化追责问效。三是政治监督的领域要精准。根据省委巡视、市委巡察、专项审计、季度督查、线索处置、日常监督等方面的反映,投融资、资产租赁、粮食购销、招投标、项目、工程等领域问题比较突出,应当列为监督重点。

纵深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要把政治监督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坚持在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一是打通堵点。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拖拉式”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推诿式”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能担当等不良作风。深入开展监督检查,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深化治理的全链条监督闭环。二是克服难点。做好监督工作必须刚柔并济、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树立“治病救人”理念,让干部发自内心支持配合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惩前毖后”方针,既突出“关键少数”,更管住“绝大多数”,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正确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三是突出重点。“调研式”与“检查式”、“点穴式”与“常规式”监督相结合,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手机App等手段,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实现动态监管、智能分析。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既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原因,实现标本兼治,对相关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深度治理。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发挥监督“发现、预警、提醒、教育”等功能,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积极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切实发挥政治监督的震慑作用。

(作者系南通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市国资委党委委员)

2024-11-0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89199.html 1 3 关于进一步提高政治监督质效的实践与思考 /enpproperty-->